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种粮断层比粮价上涨更让人担忧!

(2010-09-08 09:12:15)
标签:

财经

     尽管8月份CPI还没有公布,不过有专家预测不会低于3.5%,大家也都觉得最近的粮价和其他农产品价格涨得飞快。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告,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2462亿斤,比去年减少0.3%。今年粮食减产与倒春寒、高温、洪水等自然灾害现象频发不无关系,也是推升这轮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但与天灾相比,大量精壮劳动力流出农村,进城务工,留下老弱女孺成为中国种粮主力,也就是说若干年后,谁来种粮都成了问题。    

     农业部长韩长赋坦诚: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由粮食的生产者,变为粮食消费者,现在城市人口每年大约增加1100万。仅依靠留守的老弱妇孺怎么能满足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这要比粮价上涨还要让人头疼。据了解,现在农村人口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壮劳力很少,种地的基本上以45岁至55岁的中老年农民居多,而且这些人种地的目的只是为了种点口粮,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靠家中壮劳力外出打工的收入。     

      近年来,中央对农业和粮食生产不能说不重视,每年一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从免除农业税到对农民种粮进行各种补贴。这些具体措施的出台使老百姓的种粮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要真正使广大农民有种粮积极性,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完善种粮补助制度。由于种植粮食季节性强,风险大,成本高,收益明显少于其他经济作物,农民自然而然放弃种粮或者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因此,我们必须用适合市场经济的手段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尽快完善种粮补助政策,把补助款真正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提高粮食初始状态(如稻谷)收购价格,限制粮食种子的价格。这样,既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又可防止粮价上涨导致物价轮翻上涨。    

      二是有效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资是生产的源头,农资价格上涨,势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也会造成来年农产品价格的上扬。如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升幅继续加大,将直接制约农民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民有可能会缩小生产规模。所以,把农资价格的上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尤为重要。   

     三是发挥农业服务体系作用,促进集约化生产。各地方政府应大力扶持粮食合作社或协会组织,合作社成员包括种植户、养殖户、个体加工户以及县乡与种粮相关的事业部门,还有一些农业龙头企事业加入。合作社实行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订单销售、农机具统一集中使用,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紧密型合作经济组织。这样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其种粮的积极性。   

     四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政府应出资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业设施的管理和保护,保证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现在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太差,抗风险能力不强,增强农业的稳定性。    

     五是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土地抛荒。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部分农民工已经返乡。应对有意愿又有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乡镇、村组可以积极引导和帮助这些农民工复耕荒地。同时,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指导和培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引导和帮助返乡农民工种植一些经济效益高、市场销路好的农副产品,促进返乡农民工增产增收。

     粮价飙升固然令人担忧,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种粮食的农民年龄结构已经趋于老龄化,这些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相对偏弱,劳动技能提高难度很大,而农村中青年壮劳力又大多不愿种粮,造成了农村种粮劳动力的青黄不接或者说断层。若干年后,中国的粮食需求如果不能自足的话,那么国际四大粮商就会趁虚而入,进而控制中国的粮价,如何走出这种尴尬局面,如何提高青壮年劳动力种粮的积极性,是关系到我国粮价能否长期稳定的大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