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金仓位成了判断牛熊的分水岭?

(2010-08-04 09:23:41)
标签:

财经

    不知从何时起,在老基民的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基金仓位越高,预示着市场顶部越近;基金仓位越低,则是市场筑底的信号。”在过去的四年间,甚至在上轮熊市中,这一指标都得到了市场的印证。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基金业的种种现象就是市场的反向指标。

    据资料显示:自2006年以来,股市一直处于上升期,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季报仓位都呈现逐渐攀升的现象,而股市到达某个阶段性顶点时,基金的仓位往往也创出历史新高。2006年底,基金平均仓位达到77%,而在随后的2007年第三季末时,基金平均仓位更升高至85%,成为当时历史的最高点。与之对应的是,上证指数也从2006年初的1160点,一口气涨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的历史高位。

    当股指涨至6124点之时,沪指就开始转熊,并于2008年10月最低跌到1664点。再看一下基金的平均仓位从2007年的第三季度的81%,一路跌至2008年第四季度的68.5%。随后,2008年底在基金们平均仓位达到历史低位后,市场又开始了新的大反弹。进入2009年也同样如此,随着股市的复苏,基金平均仓位从年初的72%一路涨至年底的86%左右。市场也在2009年第四季度达到了阶段性的顶部。

   不仅如此,大盘筑顶和构底还与股票型基金的规模和发行数量有关。你要看到啥时候大家都争抢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都停发了,这往往都是大盘筑中长期大顶的信号。当2006、2007两年股市大牛市,新成立的债券基金少得可怜,只有10只,而且首募规模很小,平均只有30至40亿份左右,因为怕发多了,没人购买。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二年牛市的股票型基金分别发了有43只和34只之多,平均首募资金都达到了50亿份。而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股票型基金明显成立的家数就少了许多,而债券型基金开始火热,整个2008年下半年有39只债券型基金推出。

    那么为什么基金的仓位高低、基金的申赎、基金的发行和基金推出的种类都可以与股市走势扯上关系呢?而基金仓位高低又被戏称为判断牛熊的绝妙反向指标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基金也是一个大散户,基金经理也会随大流,我经常发现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的二只基金购买的股票前十名都大同小异,在牛市中,基金为了追求排名靠前,往往都会不断提升仓位来拨高自己的净值。

   当股市在上涨阶段,看好市场的散户会涌跃申购基金,由于最低仓位的限制和对看多基民的负责,基金在获得申购资金后必须买进股票,即使不看好市场前景,也必须无奈完成这个规定加仓动作。可以说疯狂的牛市也迷了基金经理的双眼。而当股市趋势恶化时,持有开基的散户因为最后承受不了太多的亏损,大量的在市场筑底时赎回基金,为了应对基民的大量赎回,股票型基金必须以减仓的方式应对疯狂的赎回潮,而这种底部区域割肉的动用,往往会导致市场的非理性下跌。

    基金的种种现象成了投资A股的反向指标,基金公司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基金预感到牛市见顶时,基金公司可以秉承为基民负责的责任,放弃眼前利益,暂时停发新基金,或者暂时关闭老基金的申购,而不是想尽一切办法在牛市最疯狂的时候鼓励基民大量申购和自己提升仓位,如果做到这些,可能基民们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惨剧就可以避免!当然市场的趋势大多数基金公司是预测不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