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农行成为使用“绿鞋机制”第一股,这让大家都对这个机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多头认为,以后发行大盘股上市都采用“绿鞋机制”,不是可以保证大盘蓝筹股短期内不破发,让一级市场打新暂时安心,起到稳定大盘新股在计入指数前后的股价。根据中国证监会2006年颁布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48条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上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可以在发行主案中采纳超额配售选择权”,文中所言的“超额配售选择权”俗称就是“绿鞋机制”。该机制可以稳定大盘股上市后由于指数波动而产生的股价大幅震扬,防止股价短期内大起大落。
由于此次农行上市正遇上A股市场持续低迷,其承销商就设计了“绿鞋机制”,给农行安排了不超过发行量15%的超额配售额度。这样一来,在农行上市时,承销商可以在一个月内按发行价在二级市场上买入89亿元市值的股票,相当于以农行本次上市发行价计算规模的近三成。于是这个机制已经脱离原本主要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申购需求的股份超额配售机制,就变质成为事实上的“托盘”工具。
打个比方,如果农行发行价是2。68元,上市后不久破发跌至2。50元,这时主承销商就动用超募来的资金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农行股票,分配给提出超额认购申请的投资者;如农行上市后股价推高至3元,那么主承销商就有权要求发行人再增发15%的股票,分配给事先认购申请的投资者,这些超额配售的股票一般会配售给与主承销商关系密切的机构投资者。增发新股资金归发行人所有,增发部分则作为计入发行股数量的一部分。由于配售价格与发行价一致,并低于市场价,机构投资者是有利可图,对上市公司来说可以多融入资金,对承销商来说,可以按比例多获得承销费,同时也稳定了市场,因而从短期来看是一个多赢的安排。
那么“绿鞋机制”真的是一根定海神针?根据农行网下配售结果显示,尽管有“绿鞋机制”的存在,基金网下参与农行配售还是较为谨慎,32家基金公司的105只基金参与农行网下打新,总共仅获配131亿股,这体现了多数基金经理对农行在其1个月以上锁定期限内破发的担心。“绿鞋制度”只是一种补救措施,而非避免破发的“定海神针”。有了这个机制后,新股破发,主承销商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入低价股进行对冲,对大盘新股破发只是进行了补救,而不是预防。最多在短期内可以稳定一下股价,并不能够限制股价在二级市场的涨跌,再者主承销商在什么时候使用超额配售权也存在变数。
像农行这类的大盘新股破不破发肯定与大趋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其自身的成长性与分红回报多少关系也很大,如果一只没有多少成长性和不肯给投资者以满意的分红回报的大盘股,即使有“绿鞋机制”也挽救不了它破发的命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