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髻凤钗——中国古代女子发型发饰节选—马大勇编著

标签:
this凤钗花钿云髻马大勇中国杂谈 |
分类: 追寻繁华 |
第六章
团冠流苏挽青螺:两宋时期的发型、发饰
宋代注重礼教,太祖赵匡胤时博士聂重义献上《三礼图》,依照周制制定服式,各自按照身份来穿着,不可逾越。于是文武百官连同他们的妻女的衣冠皆有定制了。历代皇帝为了表示节俭,还不断直接下令禁止各阶层女子们穿上奇装异服,戴用价值高昂的首饰。但是宋代女性还是以爱美之心不断创制新的发型、首饰,虽不如唐代华丽眩目,也缤纷多姿。
宋代女子很重视笄礼,把少女的发型改为发髻,作为成人标志。朱熹修订《朱子家礼》里边就记载着女子行笄礼,《宋史》也记载了公主的笄礼。行礼之时,亲戚们纷纷来庆祝,赠送礼品。
宋人也很重视婚礼,程序和今天一些地区的习俗差不多,先给新娘梳妆打扮,然后把新娘迎接到新郎家,夫妻拜祖宗,拜父母,对拜,撒帐(抛撒糖果),饮合卺酒,还少不了结发,叫做合髻。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富贵之家给女家的聘礼要有三金,就是金钗、金镯、金帔坠,还有“珠翠特髻,珠翠团冠,四时冠花珠翠排鐶”等。男家先三日还要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等。催妆花髻或就是唐代的义髻,上饰花钗。销金盖头就是今天所说的红盖头,销金是指贴金或织金的花饰。到了成亲时新娘要戴上盖头到男家拜堂,再由新郎挑下盖头,露出芳容。
贵妇发型发饰尤其受到重视。宋代皇后头上要佩戴龙凤花钗冠,并以细小珍珠嵌出云龙、仙人等纹样和珠花,左右各两扇博鬓,一片珠光闪耀。宋代仁宗皇后像就是戴着这种凤冠。宋徽宗皇后像,戴的凤冠是左右三博鬓,冠上饰满人面鸟身的飞天和大朵珠花,一只贴翠飞龙从龙口垂下累累珠滴,冠口沿处彩画仙人。
宋仁宗皇后像
宋徽宗皇后像
女子们都喜欢高髻,样式很多。如朝天髻,山西太原晋祠中四十多尊宋代雕塑侍女像中就有这种发型。女子把头发堆到头顶,梳成两圆柱,微倾向前,用金勒约束,再缀以花钿。
发髻或用布帛包裹,叫做包髻,要把布帛扎结成各种花状,既大方又不失美妙。如《东京梦华录》记载媒人有戴巾黄包髻的。晋祠侍女中有用橙黄色或蓝色、红色布帛的包髻,在包髻前缀以金宝花钿。如一位年轻的侍女,头上用红帛包裹的包髻就似一只蝴蝶展开双翅,正中还插着花钿。
有一种盘福龙髻,又叫便眼觉,是北宋崇宁年间流行的,髻式作大而扁状,对睡觉不妨碍,大致就是卧髻之类。佚名《女孝经图》中有的仕女就梳此式,插小白角梳。
双蟠髻,也叫做龙蕊髻,有些像压扁的鬟髻,扎以彩缯。苏轼有“绀绾双蟠髻”之句。《宋人半闲秋兴图》有这种髻,上加花钿、珠饰。这种发髻,就像是龙蟠凤翥一般,自有豪逸之态。
流苏髻,相传是一位叫轻云的长发美女创造的。《谢氏诗源》记载:“轻云鬓发甚长,每熟透,立于榻上,犹拂地。已绾髻,左右余发各粗一指,结束作同心带,垂于两肩,以珠翠饰之,谓之流苏髻。”这位女郎的头发是多么茂盛,站在床上梳头,长发还要拂在地上。她绾成发髻后,还要在两肩各垂下一缕发绺,飘飘荡荡,然后各打一个同心结,再加珠宝首饰来装饰,以寄托女孩儿家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同心结本是使用丝帛彩带制作,现在是用自己的情丝来绾结,意蕴更深了。粗心的男儿能理解这其中的情愫吗?
陆游《入蜀记》记载南宋之时,四川的未嫁女子梳同心髻,高可达二尺,插以银钗六只,后插牙梳等。这是寄托美好心愿的发髻,是情窦初开的少女所梳,但盼日后能和爱人永结同心。晏几道《采桑子》词说:“双螺未学同心绾,已占歌名。”写的是一位少女,尚还绾结者双螺髻,还不曾知道绾同心髻,内心世界十分纯朴。一旦把螺髻改梳成同心髻,心中就有了别样的心事。
宋代晁补之有一首词《下水船》:“上客骊驹系。惊唤银屏睡起。困倚妆台,盈盈正解罗髻。凤钗坠,缭绕金盘玉指,巫山一段云委。半窥镜,向我横秋水。斜颔花枝交镜里,淡拂铅华,匆匆自整罗绮。敛眉翠,虽有愔愔密意,空作江边解佩。”描写他去拜访一位女子,那银屏内尚在酣睡的女子惊醒过来,依靠在妆台上,匆匆解开罗髻,用手指缠绕梳理那如云的鬓发。镜子里脉脉流动眼波,坠落的凤钗和芬芳花枝赶紧插上,淡淡的铅粉染上脸颊,罗衣、翠眉,都收拾美妙。可是到头来,密意无限,却无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