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唐山大地震婊子牌坊冯小刚杂谈 |
作者:成都商报记者付克友
唐山大地震首映了。在唐山举行了1点5万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首映式。
首映式之前,冯小刚率剧组主创现身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祭奠唐山大地震遇难者,现场氛围肃穆,冯小刚还向“老板”喊话,“中磊,把墨镜摘下来。”影片放映结束后,导演冯小刚携全体主演亮相,并向观众深鞠一躬。最后还向所有人敬了三杯水酒。据说,据说第一杯敬24万唐山遇难同胞,第二杯敬地震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和在唐山大地震中伸出援手的英雄们,第三杯酒,乃是唐山市领导专门感谢冯小刚的贡献……
我不知道冯小刚,怎么就和24万唐山遇难同胞,和抗震救灾的英雄们,站在了一起接受人们的瞻仰和感激。我只知道,在秀够了的同时,商业化的营销策略做到了极致。
因此我一点都不怀疑王中军还是王中磊,还有冯小刚力拿5亿票房的豪迈誓言。华谊成功的营销炒作以及冯小刚的金字招牌都是坚实的保障。何况,据说整部电影催人泪下,震撼人心,1点5万人都哭成了泪海。冯小刚越来越成熟了,早已经不再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那个鼻浓口呆的冯裤子了。因此,我一点也不怀疑冯小刚驾驭这种题材的能力。何况这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剧本。
但是冯小刚也越来越圆滑,圆滑到彻彻底底成了商业的俘虏和金钱的奴隶。他所有要表达的电影思想和人文情怀,都套上了政治正确的牢笼,都套上了利润最大化的枷锁。以至于他甚至不愿意为了不让电影主题受到伤害而做任何一点的商业利益上的让步。也就是说,为了保障电影的商业利益,他宁愿让电影主题受到伤害。
这在那部《集结号》光明的结尾里,已经一览无遗了。我以为,那部电影本来可以成为一部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一部令人刻骨铭心的经典之作,可惜一个无厘头结尾的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是啊,为什么不光明呢?又政治正确,让审片的老不死的看了放心,又能让喜欢喜剧大结局的全国老百姓看了高兴,政治上加了分,市场上赚了钱,左右逢源,何乐不为呢?
《唐山大地震》同样如此,一切向钱看齐,就是冯小刚的中心思想。让我们想象一下,当冯小刚拿到这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好剧本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追求一部荡气回肠的能够名垂青史的发人深省电影经典,而是发现这个题材可以成为他和华谊财源滚滚的赚钱工具。
一个商业化的导演,一个市场化的民营电影公司,当然要考虑赚钱,甚至是利润最大化。这本身无可厚非。斯皮尔伯格,难道不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商业片导演吗?但是并不妨碍他成为电影史上的伟大导演,并不妨碍他为我们带来一部部过目不忘的经典。这充分证明,赤裸裸的市场机制能够,而且正是好莱坞的这种市场机制,诞生了一批批的伟大电影和伟大导演。
但是冯小刚和他的《唐山大地震》却是一边做婊子,一边又要立牌坊。这尤其让人不能容忍。你赚钱就得了,你旗帜鲜明地说出来,都无关紧要,但是一边却又装出一副多么纯洁的守在深闺人不识的样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先要说明一下,我这里的“婊子”,豪无贬义。婊子不过就是自愿自主地出卖肉体,获取金钱。从本质上来,就是一种自由的交易行为,只是因为现行的法律将这种行为定义为非法。如果有人认为“婊子”是骂人的话,也就换种说法叫性工作者。导演对于商业市场的热衷和电影公司对于利润孜孜不倦的追求,其实就等于做一个为观众服务的“婊子”。这是商业导演和电影公司的本职工作,他们能赚钱的前提就是要让观众带来舒服的感官享受,把观众侍候满意。
“唐山大地震”却时刻不忘立起一个高大圣洁的牌坊。当冯小刚在汶川带地震之后,迫不及待地选择这个题材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为这个高大圣洁的牌坊打下了地基。我这次对于冯小刚的反感所来有自,就是他这种拿地震的伤痛做卖点,通过这个山河同悲的题材来拨动同胞泪腺的商业阴谋。当然这是他的权利,他有这个权利,我并不反对他的这种权利。我只是反感,这种反感来自我的感情色彩。
就是在这样一个题材,在这样一个横跨了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这个两个泰山压顶一样的巨大灾难的电影里,商业植入广告依然如影随形。在电影《非诚勿扰》中植入的广告,价值不过5000万,而《唐山大地震》中,据说植入了近1个亿的广告。这些广告包括酒品、汽车品牌、通讯品牌、保险品牌——徐帆和儿子儿媳一起吃火锅时喝的酒是“剑南春”;李晨回唐山后穿的是Kappa羽绒服,开的是宝马轿车;养母陈瑾临终前给女儿张静初留下了一个存折,是工商银行的特写……
这些植入性广告是必须的吗?不是。如果没有这些植入广告,电影就要亏本吗?不是。有了这些植入性广告,是否影响电影的艺术价值?那一定是的。但是冯小刚宁愿伤害电影主题,也不会割舍这些植入性广告。尽管即使没有这些植入性广告,电影仍然是一桩包赚不赔的买卖。冯小刚一直在践行着他当年在电影《大腕》中无孔不入地植入性广告的法则。作为导演的他的电影思想,似乎正在和那个趟在棺材中的大导演一样死去。
接踵而来的是,出品方华谊公司已向全国各大院线通报“提价”,将此前的最低票价再提高5元。按照华谊规定,广州这种A类城市最低票价为35元,据说成都这样的“二线城市”最低票价是30元。关键是,华谊信誓旦旦地表示,此举不会引发新轮的电影票涨价潮,最低票价只是发行方和院线之间的一个协议,主要是让院线让利,而非意在增加观众看片成本。但是,事实上这种行为不可避免地增加观众的成本,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不错,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华谊提价无可厚非,最终票价也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但是一边宣布涨价,一边却称“为了消费者好”“为了让更多观众看到电影”,这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吗?这不是做了婊子却还要立牌坊吗?
明明是一幅赤裸裸的利欲熏心的嘴脸,明明每个毛孔都散发出铜臭的味道,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圣女和处女的模样,这就是冯小刚和他的《唐山大地震》。
前一篇:中国最成功的“骗子”
后一篇:冤枉赵作海的公安局副局长被起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