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应该谴责的 是“暴力熊”背后那群麻木的看客
(2009-10-28 10:25:01)
标签:
教育 |
上海女生熊佳庆,以一种病态的暴力行为,让自己迅速“蹿红”。看过视频的网友,只要神经正常,无不对暴力熊出离愤怒。
“暴力熊”需要谴责,但面对这样一个仅仅高二的女孩,一味的谴责其实已经没有意义,那样只会让人们审美疲劳,不如包容,我们这些愤怒的心理或许才能得到些许安慰,也可以避免对她的二次伤害。如今的校园暴力,正在以GDP般的增长速度,在我们的大脑里清晰地勾画出一条美妙的曲线。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美国校园层出不穷的枪击案时,才发现原来我们手里,仅仅缺少一只AK47式枪支。
“暴力熊”也是一名现代社会病态发展的受害者。当我们醉心于经济GDP增长的快感,却忘了给孩子们构建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白岩松在耶鲁大学面对美国学生的提问,他说:我们走得太快了,请停停步,等等我们的灵魂。经济GDP攀上了珠峰,文化GDP的灵魂却无所归依。
“暴力熊”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孤独的灵魂。她没有良好的家教,家庭长期充满暴力,她找不到自己的家园,只能歇斯底里地以变态的方式,证明青春期的她还存在,她还有力量。她也需要尊重,她也有人格尊严。
是我们、家长、学校、老师、社会,让她丢失了自我,找不到灵魂出窍的窗口,她错误地以为那个受虐的女生就是这样的窗口,但她显然判断错了。她的施虐,如果说是病态心理的行为反映,不如说是灵魂出窍后对社会的强烈反叛。现在不反叛,终将会反叛。
不尊重生命的,还有那个受虐的女生。她固然值得我们同情,但长达5分钟的辱骂、殴打和折磨,她可以一言不发,听从摆布。都说90一代渴望独立、自由和尊重,但这显然是一个另类,她显然缺少人格尊严的需求,所以面对侮辱和飞来的双腿,她只差把自己的身体迎上前去。面对欺凌,我们即便没有反抗的能力,但至少应该具有反抗的意识、逃生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不知道这位女生的父母和老师,给她上过这一课没有?
这个受虐女生同样应该谴责。她的行为,在传递一种阿Q式的精神自虐。她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尊严。的确,我们的校园缺少这样一门生命课程。尊重生命,就是尊重父母,尊重自己,尊重社会。
这样一个视频,就找不到一点让人心情舒畅的片段。我们最应该同声谴责的,是那群无聊的看客,他们的喝彩和麻木,再次让我们看到了GDP阴影下面的劣根性,血淋淋地撕裂了我们看起来坚强、其实脆弱无比的大脑神经。我们看起来是一个经济的巨人,但我们其实更像一个精神的侏儒。
鲁迅被抛弃了,呐喊也不敢了。只有13亿网友,可以借助畅通的网络,发出尊重生命的呼喊。
面对伤害过你的人,只有宽容和博爱,才是最强大的武器。所以,宽容,她们还只是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