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保健养生肠道菌群崔大夫育儿 |
分类: 育儿指导 |
写在前面:
最近,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医学及儿童健康教育专家崔玉涛大夫参加了由中国育儿杂志《父母必读》主办的“二十一世纪儿童发展论坛”,为在场的听众、特别是数百位父母讲述“国际育儿新观念”。
崔大夫说,现在儿童发生非传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的数量迅速增加。应对的办法应该是回归自然,不是“新、奇、特”的方法,要建立、护好孩子体内的绿色环境——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就要从坚持母乳喂养开始,避免大量、频繁使用消毒剂和抗生素。
一个趋势和一个沉重打击
1950年-2000年对常见疾病的研究发现,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在过去50年间,发病率明显下降;遗憾的是,在此期间结缔组织相关性疾病、糖尿病,哮喘等非传染性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大量增加。
崔大夫说,现在到和睦家看病的孩子,出现反复咳嗽、流涕、发热、腹泻、湿疹等过敏情况的越来越多。由于刚出生的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健全,过早添加配方奶粉、过早使用抗生素、家庭内环境过于干净至近乎无菌地步,都会导致感染性疾病明显减低的同时,免疫系统相关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明显增多。
“我们还有一个沉重的打击,就是大量、频繁地使用抗生素和家庭消毒剂,”崔大夫说,“我们家里有多脏?需要频繁消毒?而且孩子一发烧,就是用抗生素。这个趋势是对人体健康的沉重打击。”
崔大夫说,免疫性疾病增多的前提是因为肠道的不健康;肠道不健康,是因为我们母乳喂养不到位;还有我们环境中对消毒剂的不当使用,以及大量频繁的抗生素的应用。
“我们推崇的环境应该是清洁、干净的环境;可现在很多家庭环境达到近乎无菌,一尘不染的环境。这给我们带来了问题。因为这种趋势,导致非感染性免疫性疾病的增加。”
“大家都在讲绿色环境、绿色环保,但有谁会注意到人体内的“绿色环境”已经开始被我们自己破坏了?我们体内的绿色环境,那就是正常的肠道菌群。”
正常的肠道中两大类细菌共存
人体正常的肠道菌群中,有对人体有害的,也有对人体有益的。有害的细菌种类多,但数量少;有益的细菌种类少,但数量多。这种数量关系,非常利于人体肠道健康,更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
“人体有这么多细菌,还有种类和数量的区别,这是个自然形成的过程,”崔大夫展示一张图表说,“我们每天吃东西的时候,食物上有一些细菌,同时还会吞进空气,空气中有氧气。这就是自然界中依赖氧气的细菌,和不依赖氧气的细菌共同存在于人体消化道内。因为依赖氧气的细菌会消耗我们吞进的空气中的氧气,使肠道,特别是大肠内,尽可能达到接近无氧的环境。而无氧的环境会促使人体内有益细菌的大量繁殖。”
崔大夫说:“如果每天吃饭前用消毒纸巾擦手,用消毒剂清洗碗筷,会有少量的杀菌剂、消毒剂吃进肚子里,会导致肠道菌群的不正常。于是在我们的人群中,不论任何年龄段,出现胃肠道问题的越来越多。这些问题通常跟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现场与妈妈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