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昌阁下那曾经的万人庙会

(2016-08-17 00:05:29)
标签:

宜阳

福昌阁

庙会

http://s15/mw690/001O2JSozy746v9m2KOde&690

福昌阁位于宜阳县城西30公里处的福昌村,南面洛河,背靠高崖,这里曾是唐宋时期福昌县衙所在地。据《宜阳县志》记载,“福昌”得名的由来,是因为隋朝在此地建有福昌宫《资治通鉴》记载,圣历二年(699年),“太后(武则天)幸福昌”。也就是说,这里曾经是皇家的行宫,隋炀帝和武则天都来过。

福昌阁现存建筑始于明代,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 曾进行过全面修葺,近年又重新翻修。

福昌阁为歇山式重檐四方型建筑,面阔五间,四周斗拱,飞檐翘角悬铃垂挂。阁顶黄绿琉璃瓦覆盖,东西脊各有一大龙吻。正面雕花门窗,门楣之上有一“福昌宫”大匾。阁前筑有120余级石阶,气势雄伟。阁内塑有祖师像。阁的东西两侧山崖上筑有吕祖、华佗、老君、鲁班、药王、西佛等神洞,各路神仙大荟萃,适应了民间的需求,要啥有啥,因而每月初一、十五香烟缭绕,诵经声不断。

阁下有宋人所建的“燕堂书斋”,北宋名相富弼曾为书斋撰写《燕堂记》一文并刻石。

http://s5/mw690/001O2JSozy746vepDzCf4&690
                                                                       福昌阁以及阁下的燕堂书斋

应该说,福昌阁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地方,尤其是那曾经每年一次的万人赛神会,是豫西民俗风物的大展示、大集萃。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这里的乡亲都要在福昌阁举办赛神大会,并供拜祖师。届时,商贾云集,百货如山,赶会人数常达数万,比过春节还要热闹。由于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五是庙会的主会期,所以福昌村的村干部,过罢春节就要为会事奔忙。村中热爱社火的人们,元宵节前要开个碰头会,一起商议庙会事宜—— 请哪个剧团来唱戏,请哪些社火团体来助兴,都要合计合计,及早作出安排。放在库房里的排鼓、镲铙等一应家什,也都拿出来晒晒太阳,都弄干净利索了,免得到时候用着不顺手。即使普通的人家,也要打扫庭院,淘米磨面,做好接待亲朋好友的准备。

福昌庙会的重头戏是赛神。清代张守基的《福昌阁赛神记》,曾描绘过福昌庙会赛神的盛况。这种赛神活动,组织非常严密,准备阶段只许村中的头面人物参与,妇女必须离得远远的,不能掺和。到了赛神会这一天,祭祀大典有条不紊:参加赛神的社火团体,必须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络绎而至,东社延伸至偃师,西社延伸到洛宁,南社延伸到嵩县,北社延伸至渑池。从这些记载来看,福昌赛神已超越了宜阳地域文化的范畴,成了豫西远近数百里的民俗盛会。

古碑还记载,庙会从农历三月初一就开始了,但上社之日,却要等到三月初三。这一天的正午时分,“四方之社以次进”,“排列若严阵,钲鼓篁聒,铿锵嘡嗒,轰夏雷,卷秋涛,如万马奔腾,千军赴敌”。“旗挑旄葆,麾盖数百。遮蔽天日,五光十色,如火如荼”,各社旗帜纷多,很是壮观。大场面的队伍中还穿插着形式不一的杂耍百戏:有抬阁,高高的木桩上,童男童女身着古装,演绎戏文故事;有踩跷,高跷上的矫捷少年,一边行进,一边表演;有舞狮,舞狮人黄衣赤髯,掷绣球与狮子嬉戏逗耍;还有旱船、竹马,犟驴、小丑、芝麻官儿等等,形形色色,穿插跑动,逗弄不止,以助笑乐,活跃气氛。这些杂耍活动颇类古代的百戏艺术,《洛阳伽蓝记》就记载过北魏时期佛教节日民间的庆贺活动形式,大体同,说明了百戏艺术在民间的千年传承。

庙会是农耕时代乡亲们的狂欢节,娱乐与购物,解馋与踏青,乃至于信息之沟通,皆可从庙会得来。近六十年来,社会经过了深刻变化,娱乐和购物都变得简单易得,信息也已经爆炸,庙会就仅留形式,已经引不起人的兴趣。福昌阁的庙会虽然还有,但已经没有轰动效应,参与者也就寥寥数百人而已,货物是那种廉价商品,引不起人们多大兴趣;唯有一些小吃还有追捧者,但也有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