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2014-04-09 07:20:12)
标签:

随笔

杂谈

故乡

旅游

分类: 雨落旅途

    当我拎着旅行箱登上长沙开往北京的T2 次火车时,窗外已经是夜深。火车徐徐开动,我的泪忍不住掉下来。别了,长沙;别了,故乡;别了,我的爱。我的脸紧贴着车窗,亲人的笑容渐渐远去,故乡一点一点慢慢地从我的视线里消失。几个小时前,我和家人还亲密无间的坐在一起唠家常,如今却已是隔着千山万水,天各一方。回乡的天,被亲情包围。在北京生活了二十一年,遥远的故乡,一直在我的梦里,在我的心里,在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里,在抹不掉的乡愁里。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春日的早晨,德国音乐家舒曼“儿时即景”乐曲丝丝缕缕飘来,我坐在北京的一隅,远望遥远的故乡,一切是如此的熟悉和亲切。奔腾不息沅江水,河岸边我的老家,一栋栋砖混结构的小楼矗立,田野里金灿灿的油菜花盛开。不远处,儿童在田阡巷陌奔跑,几只狗汪汪的叫着,家家户户大门敞开,有的搬着小板坐在屋前晒着太阳。午饭时间,端着碗饭走东家窜西家,随意的像在自己家里。孩子们在小道上嬉戏游玩,常常是天黑了才回家,隔着老远有洪亮的声音传来,那是在吆喝什么?舒曼饶有情趣的回忆起妻子克拉拉的美好童年生活,写下了这部优美而温情的曲子。而这首曲子也带给我心灵的触动,唤起了我对童年情景的回忆和故乡的思念。生命中总有许多不能承受之重,我是真的累了。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飘泊,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创痕。”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不远千里,风尘仆仆,遥远的故乡,我回来了。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从春寒料峭的北方奔向阳光明媚的南方,想着那抹绚烂的油菜花和桃花在春天里微笑,心就被融化。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决定出发到订票不过是几个小时就确定了。打理好简单的行囊,我登上了北京站开往长沙的T1次,16个小时。7点多钟抵达长沙的时候天飘着丝丝细雨,坐上7路公交到达长沙南站长途汽车站,这一路居然用了近40分钟,好在很快就买上了回老家的票,9:20坐上车了,下午1:20到达了黄桥,哥哥开车来接我,又用了约10分钟才到达石江。此刻的湘中正是梅雨季节,天气就像孩子的脸,一会晴一会阴。“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么漫长,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我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回味着费翔的《故乡的云》,泪无声的滴落。遥望山的那一边,多少往事在风中摇曳,多少思绪随风飘漾。在外漂泊的21年,从青春年少到人到中年,时间都去哪儿了?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二十多年没有在这样的春暖花开的日子回到故乡了。家乡的桃花、油菜花正盛开绚丽。我站在田梗上,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令我陶醉。我走在曲折蜿蜒的石板路上,声声家乡话入耳,那一刻竟然有恍若隔世的感觉。这里原本是我的家,而今在沧桑了二十年后重返旧地,却平增了更多的陌生。在这个家家户户都彼此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小镇,我俨然已经是外来人了,招致了街坊诧异的目光。曾经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也会和他们一样坐在自家门口聊天、吃饭、晒太阳,跟每个过路的行人打招呼。那个小时常买油炸粑粑和豌豆糍粑的小店早已关闭,外公常挑着菜来卖的街市也变换了位置,倒是附近的庙堂香火旺盛,已经是人们心灵慰寄托的场所。菜市场人来人往,挑担子的,蔬菜更是水灵新鲜,菜价也不贵,通常是1元1把,菜的味道也比大的蔬菜大棚的好很多。喜欢老家的饭菜,豆豉辣椒、霉豆腐、腊菜甜酒、雪豆腐、酸辣米粉等,吃起来辣辣的,合不拢嘴。在老家期间,走东家窜西家,天天都是饭局,美味家肴尝遍。回想起来,真是舒适惬意的休闲时光。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我站在这个宁静的乡村,深刻的体会到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所诠释的含义。我回到了我的出生地,那个离小镇有五公里路程的小山村,碰到了比我大几岁的民哥哥,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长成了小伙子,娶妻生子了。他一口一声的:“飞飞,你回来了”,让我听起来特别的亲切和温暖。飞飞是我儿时的小名,村子里的人都这样叫我。而关于我的学名,基本上他们都不知道。外公种的梨树以及门口的池塘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楼房。对面的山依旧是绿绿葱葱,小时候常在那山坡上挖春笋、摘杨梅、采蘑菇、找毛栗。曾经在5岁的时候我还在那山坡上放过牛,后来牛把邻居的稻苗吃了一大片,吓的我躲到树林里半天不敢出来。也在夏日的夜晚,坐在凉席上,等外公拎着竹篓回来,那里总是有很多的惊喜。如今,外公已经长眠于对面的青山中,而曾经一起玩耍的伙伴已经不知道去哪儿了。旧时往日,我欲重寻,可是,又有谁能寻回呢?费孝通说:“在一个每代的生活等于开通每一部的影片中,历史成了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在如今日新月异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也有了更多的改变与传奇了。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走在村口,浓郁的乡土气息弥漫。最喜欢听的是家乡话。从长沙汽车南站,登上开往洞口的车,满耳都是家乡话,听起来似乎是一个腔调,嗓门有点高,却是非常的亲切。而我在回来三天后,跟家人说话基本已经是满口地方口音。在这里,隔着一个县,话都有些不同。地方话特色,非常突出。记得有次在火车上碰到一老乡,说老家话,女儿问我:妈妈,那阿姨说的是不是外国语,弄得大家哈哈乐。有时我在想,外国人到中国人真是不容易,听中国地方话,真的是听天书。这些年走南闯北,地方话也听多了,耳力就很好了。基本上四川话、江浙话、广东话都能听懂点,当然说就比较困难了。说来也好笑,我去国内任何一个地方旅行,他们都会说:你是从北京来的吧。可是我呆在北京,老北京人会说:你是哪里人啊?地道的京片子,只能是我女儿会说了,我是说不出来的。在北京,我是外地人;在外地,我是北京人。只有我自己清楚,无论我走在哪里,我的心留在了这片土地。这老房子的柴火还是我当年离开时的那捆么?特意在这老房子前留影,这里承载了我童年的快乐,还有无数的美好记忆。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

    回乡偶记,抹不掉的乡愁。从舒曼的儿时即景》、肯尼基的萨克斯《回家》、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思乡曲》费翔的《故乡的云》到今夜的《遥远的故乡》;从李白的《静夜思》余光中、席慕容、三毛的《乡愁》,故乡远在天涯却又近在咫尺。无数次在寂静的夜晚回眸,故乡的山水,儿时的情景,朴实的笑容,纯正的乡音,若远若近,若即若离。而前尘往事,似乎也只是一转身的距离而已。无数次穿行在长安街,动感时尚的繁华都市与偏僻落后的湘中小镇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我行走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拥挤不堪的地铁里,汹涌而至的人海里,故乡,白墙黛瓦木柱青台,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瞬间在脑海里闪现。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真正的生活或许永远在别处。九天的时光飞逝,我不得不离开了。回望来时的路,心中又太多的不舍和眷恋。遥远的故乡,在千山万水那一边,在儿时的回忆里,在纯美的时光中,在我的心里,它是一个映像,一个回眸,它是我心灵的家园。


                       (文字、图片:雨丝飞扬,新浪首发,不得擅自挪作它用。)
感谢博乐潇湘蓝xxl将此文推荐到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栏目。



    

背景音乐:遥远的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