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夯,大山深处的苗家,是深藏湘西的“美丽的峡谷”,位于湖南省吉首市20多公里,半个小时的路程,门票60元。“青山绿水吊脚楼,石桥石路浣纱女。还有那古老的石碾和筒车,在流水的追赶下,不知疲倦地旋转着,碾过岁月的小径,留下一派田园风情。”这是《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关于德夯的描述,当我的指间触摸着这生动的文字的时候,我的心已经飞到了千山万水之外的大山深处的苗家了。心动不如马上行动,收拾好行囊,带着女儿出发喽!
我的行程是北京到吉首,先去的凤凰,而后回到吉首,再去的德夯。雨后初晴的清晨,青山绿水间已是薄雾缭绕,俊秀的山峰和“天下第一险”的矮寨公路在云海间若隐若现,烟雾缥缈,恍若间跌入了世外桃源。岩峰环绕间依山而建的山村就在眼前,夯峡溪、玉泉溪、九龙溪三溪中村中流过,渠道纵横间流水淙淙,灰瓦木屋的吊脚楼鳞次栉比,光滑圆润的青石板路,孩子们在清澈的溪流上玩耍,心与自然融为了一体,一阵带着山野芬芳的风吹过,我们已是微熏微醉。
德夯,一个神奇秀美的苗寨,幽藏深山的青山绿水之中,有着鲜明特点的古村落,是散落在田园的音符。天,是如此蓝而透明,缓缓流动的溪水,无论走在村子的哪个角落都能听到,坐在廊桥上与三五个苗民闲聊,他们有着些许的腼腆,些许的羞涩,聊家常,聊往事,聊历史,听来很有趣。这个村子有80多户人家,有上百年的历史,有苗鼓王,如今已经是第五代传人,再久远点的历史,他们也说不清楚了。而苗族姑娘和小伙子的击鼓和风俗的演绎,让我对它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民族特色充满着好奇。
德夯不仅仅是个小山村,它的周边有很多的风景也非常的迷人,四面绝壁的盘古峰,怪石奇异的玉泉门,雷公洞和夯峡瀑布群,因泥石流而冲断了路,未能前行。群峰叠翠,林木繁盛,景色旖旎,来回三公里的流沙瀑布很壮观,沿路的景色非常优美,一路田园小径,溪流蜿蜒曲折,清新的空气,浓浓的田园风情流淌,令人神清气爽。朴实轻灵的吊脚楼,婀娜多姿,幽长狭窄的石板路,迂回曲折的山路,抖落满身的疲倦,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心境一刹那,悠然而惬意。
坐在溪边的苗家吊脚楼里,凭栏听风,喝了口苗家自制的米酒,唇齿留香,而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喜蛋,拿在手,温热,孩子迫不急待的剥开它,说:“好香啊!”苗家的米粉,用肉末、木耳、青菜做臊子,味道跟湖南别的地方就是不一样,一碗不过瘾啊!如今的苗家,婚丧、饮食、建筑、服饰等虽然还保留着本民族的风俗,但是已经是严重的汉化了,这跟贵州深山丛林中的高坡苗族很相似,这也多少有些令人遗憾!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保留本民族的特点不被时代的潮流所冲击,留给我和孩子更多的思考。
走过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沿着河边慢慢前行,体会到古村独有的宁静与清幽。河岸边,苗家人在洗衣服、洗菜、挑水,孩子在水里洗澡,水中鱼儿跳跃,稻田里,一阵蛙鸣传来,散养的鸡、鸭、鹅自由自在地在田间觅食,夜静人深,萤火虫漫天飞舞,满天的繁星闪烁,和孩子细数着银河里到底有多少的星星。在这里,一切都充满了原生态的乡土情调;在这里,我找到了遥远故乡的回忆;在这里,我忘记了旅途的疲劳与奔波之苦;在这里,城市的喧嚣已经远离,我获得了心灵的轻松和自由。
德夯,依山傍水,群山挺拔。青山映碧水,蓝天衬白云,沿着溪流的两岸而建的吊脚楼,是湘西民居的特色之一。小桥、流水、人家,更增添了清秀江南的味道。清澈的小溪日夜不息的流淌,温润着一代一代苗家儿女的心灵。田垄随处摇曳的野花,苍翠的稻田,丰富的植被,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古桥全由石头堆砌而成,结构简单,古朴厚重。清新的空气,纯净的山野,葱郁的丛林,层次分明的群峰,溪水白亮如练。德夯,是撒落在田园的诗篇,氤氲着纯美和纯净。
青山为伴,飞鸟为邻,溪水潺潺,听听山歌,喝口米酒,聊聊家常,一切是如此的美好,在这里空气似乎都能穿透人的心扉。三毛说:“最深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好与和谐。这份快乐,乍一看也许平淡无奇,事实上它深远而悠长,在我,生命的享受就在其中了。”德夯,一段生命旅程最美的的时光,留住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也就留住了我们的心灵家园, 德夯,百年沧桑的沉淀,凝练成了朦胧的诗意美,似一支古老的萧,空灵轻盈,让我们不由得放慢脚步驻足聆听。





















(摄影、文字:雨丝飞扬,新浪首发,未经允许不得挪作它用!)
感谢博乐仙乡洪泽选稿,感谢莲花文学博客圈将此文推荐到新浪草根名博—衣食住行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