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平遥古城(下)南线自驾游35天第四篇

标签:
旅游图片文化历史 |
分类: 南线自驾游35天 |
进入寺院,最先看到的殿宇是山门,也就是天王殿,创建于元代,虽经过历代的修葺,至今仍保留元代的建筑风格,两侧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还有"风调雨顺"的含义——持剑者,风(锋)也;持琵琶者,调也;持伞者,雨也;持蜃者,顺也。
第一进院落居中是万佛殿。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留了五代时的风貌,千年瑰宝。万佛殿出檐深远,保留了唐代风格,类似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出檐效果。其柱头铺作总高1.85米,超过了柱高的一半,这在历代寺庙建筑中罕见。
殿内居中供有佛祖释迦牟尼,金身法相,结跏趺坐于须弥宝座上,背光花饰雕琢精美考究,金龙飞舞、彩凤展翅、花开富贵,各种民间吉祥的图样装饰。






镇国寺共有77尊不同时期的彩塑,这11尊彩色塑像,均为五代时期的彩塑。目前国内除敦煌莫高窟尚保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的五代彩塑已是全国仅有的绝版作品,在中国美术雕塑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创建年代早于北齐,据寺内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记载,中都寺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后毁于兵火,宋时修葺一新更名为双林寺。

寺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有十座殿堂
三进院落,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组成中院;娘娘殿
贞义祠组成后院。寺院现在的建筑物多是明朝所建,雕像也大多是明朝,其中最有价值的是1560件的明粉泥像,被誉为佛教艺术馆。彩塑是在木质骨架上根据形体缠以麻绳和草等材料捆扎,然后以山西晋中地区特有的红胶泥为材质塑形,再经沥粉贴金着色敷彩等多道工序才得以最终完成。

千手千眼观音端坐在碧绿色斑驳的背景之前,仪态端庄儒雅,神态安详,二十六只手手臂雕塑得非常纤细硬朗,有的手心刻有眼睛;有的上下交叉,有的手握法器,可谓是千变万化,如同世间万物交替更新。两侧为400多尊高约50厘米菩萨,皆脚登彩云,作行进状,大有衣纹飘动,满壁生风之感。这众多的形象,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构成了一座古代雕塑艺术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