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游五台山(下)南线自驾游35天第二篇

标签:
旅游图片文化 |
分类: 南线自驾游35天 |
2023年8月28日下午5点半,我们从显通寺向山上行4百余米到达寺庙群的最高点--菩萨顶。
菩萨顶,五台山最大的黄教寺院(汉传佛教),历朝皇帝朝拜的行宫,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传说为文殊菩萨居住之处,又名文殊寺。菩萨顶主要殿宇,都用黄、绿、蓝三彩琉璃瓦覆盖。
寺前108级石阶,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境四个大字。佛家认为,人有108种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1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
五台山有五处著名的 108 台阶,它们各有不同的含义,登菩萨顶 108可以消烦恼;登南山寺 108 可以入洞天;登金阁寺 108 可以免苦难;登凤林寺 108 阶可以积功德,登临龙泉寺108可以辩善恶。
镇海寺始建于明代,因寺旁海底泉上建有镇海塔而得名。清代民国是活佛章嘉的居住地。此寺现为藏传佛教格鲁寺院,位于海拔1600米的半山上。
龙泉寺位于台怀镇南九龙岗山腰,初建于宋代,曾是抗金名将杨家将的家庙。明嘉庆年间(1522-1566年)重修,清朝改为佛教寺庙。在历次战争中损毁,民国初期重建。寺的东面有一眼山泉,水质极佳。相传昔日有九龙在此作恶,文殊菩萨施法将它们压在山下,因此得名龙泉寺。全寺占地15900平方米,殿堂、僧舍165间,是五台山石雕艺术最出名的寺院。
三门四柱的汉白玉石牌坊,长18米宽10米,修建雕刻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镂空雕刻,其上面共有89条龙,36只狮子。前后共用六年时间,每天有一百多名石匠雕刻,用了36400两白银。它被誉为中华第一石雕牌楼。
汉白玉塔 清末民初为五台山南山寺第一代住在和尚普济修建的墓塔。塔为四方形,因普济和尚自称是弥勒佛转世,所以在墓塔四面各刻了一尊弥勒佛像,此外塔上还镶雕他青少年、中年、老年的形象及一部心经。底座上刻有8个威风凛凛的力士。此塔的雕工极为精美超群。
简介中讲到在敦煌莫高窟第61窟壁画上有五台山全景图,其中就有光明寺的前影。由此我们想起,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全国普查唐宋古建筑,他们三次进出山西没有找到唐代的。后根据第61窟五台山全景图中“大佛光寺”的线索,1937年7月在偏僻深山的五台山县界边豆村,他们终于发现了中国唯一幸存的唐代木结构大殿—佛光寺。在之前,日本人称中国没有唐代建筑遗存,只在京都和奈良才可看到。
广化寺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系章嘉五寺之一,属黄庙(汉传佛教寺庙)。
广化寺后门处建有积福斋和居士楼。因时间合适,我们与众僧及游客一起品尝了和尚们平日的饭菜—素斋。
今日游览结束,明日我们去山西平遥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