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重回故土抱抱父母

http://s4/mw690/001O2rCvzy78oRk4vXd53&690
今年的春节档被西行的硝烟笼罩,只有《乘风破浪》这一支扁舟在悄悄逆流而上。同是贺岁片,别人用各种类型元素和精巧模样增添年味,韩寒让观众跟着邓超穿越时空回到家乡拥抱父母,体会团聚的真谛。那些你曾经瞧不起的人,曾经不愿意回去的老地方,都在时间的洗礼里,变成银幕下的一声叹息。
父子关系,和三角恋一样,都是复杂而永恒的主题。羡慕在现实中能和父亲当兄弟的男孩、和母亲当闺蜜的女孩,在90后、00后里,这样的亲子关系很常见,而在80后及之前的任何一代里,极少有父母儿女能做到这样,尤其父子之间。这是传统家族观念、大国小家意识等各种玩意儿从小就长在人心里的缘故。因为不平等,所以基本没有通过对话来和解的可能。
很多影视作品都在呼吁父母与孩子平等对话,但是真正能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作品并不多。2015年看过张艾嘉的文艺片《念念》,今年看到韩寒的喜剧片《乘风破浪》,于我而言,都是同一种契机——让我能在影院里直面对逝去母亲的思念,在时间的冲刷下,这种思念原本已被压抑到内心深处。
http://s4/mw690/001O2rCvzy78oRlLfiP03&690
http://s7/mw690/001O2rCvzy78oRlRICG16&690
如果电影只是让人在那100分钟以内发泄了情绪,那只能算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影响和改变了思维常态,才是佳作。看《乘风破浪》当天是大年初二,散场后回到家中,公婆正在看全国知青春节联欢晚会,当他们跟着下乡时的“经典歌曲”摇晃时,整个人像被光环笼罩住,那是我能体会到的青春热度,也覆盖了平日里关于家务、训孙的各种嘈杂。韩寒大抵就是通过《乘风破浪》传递给年轻观众这种放慢脚步等等父母的暗示,与其整天高呼无法与父辈沟通、厌烦父辈的唠叨,不如用耐心替代焦躁。不知道《乘风破浪》在春节期间上映时,会让多少被父母拖着去各亲戚家拜年的年轻人放下手机,和父辈们在饭桌上举杯共话当年,自己童年时的蠢事,他们年轻时的荣光,由衷地感受他们那些逝去的美好时代,没有人问“静静是谁”的时代。
对两代关系的严肃探讨与幽默搞笑的分寸并不好把控,所以喜剧片比文艺片较难实现这种伦理诉求。但是韩寒做到了。而且他的个人诉求也如喜剧背后的一抹哀伤,在《乘风破浪》里得到真挚的展现:怀念陪伴他多年又突然消失的狗狗(木木和六一),缅怀英年早逝的好兄弟(同是赛车手的徐浪),告白两鬓斑白的父母,告白永远不变的故土亭林。这些个人诉求也同样能让观众从中找到共鸣。
韩寒对故土的爱,不是让演员围着小河跑了多少遍,让摄影机对着交错的连廊换了多少个角度拍,而是人物的理想。在《后会无期》里,马浩汉为重建故乡而踏上旅途,在《乘风破浪》里,徐正太的梦想是保卫亭林镇,KTV只唱歌,桑拿房里只洗澡。不管世界怎么变,故土的纯真不要变,找不到故土,就找不到家,也就找不到自己了。
若能让更多人在重回故土团聚之时放下手机,我期待《乘风破浪》继续逆流而上,成为真正的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