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宝哲
蒲城哪有“六尺巷”
近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桐城六尺巷消息的发布,网上关于“六尺巷”的关注度开始多了起来。有好几篇文章声称陕西关中也有“六尺巷”,而且言之凿凿地说就是蒲城县城内达仁巷。初闻此言,让我这个地道的蒲城人真有点蒙头转向,我虽然现住渭南,但出生于蒲城县城,并且在这里生活了近四十年,旧城内的七十二道巷可以说都跑遍了,就是不知道哪里还有个“六尺巷”。网上说:“达仁巷就是六尺巷”,不知有何依据?达仁巷是蒲城县城内西北角古有的老巷道,王鼎相府的庄基是南北走向,两院庄基的空间也就只能是南北走向,如果相让,所剩的余地也必然是南北通道,而达仁巷道呈东西走向,这怎么能够产生“六尺巷”呢?其实,王鼎庄院的东侧确有巷道,但并不是谁让出来的,那是旧有的南北巷道,巷道东侧庄基全是东西走向,不可能发生同王家争墙的冲突。据说有一块“让墙界石”可证,但界石上所刻“墙外余地三尺,栽树五株”却与让墙无关,把“余地”用于“栽树”,倒像是宣布自己的主权,三尺余地,栽树五株,那是为了护墙,分明是"护墙界石″,哪有"余地相让”?用什么证明是"让墙界石"?不知哪位专家从哪个字义上能够推解出“让墙”的意思来?让人莫明其妙!
笔者曾经专门下工夫搜集整理过古今类似的让墙传闻,全国至少有五、六十处,大部都叫“仁义巷”、“孝义巷”,还有称“让墙巷”、“礼让巷”、“公道巷”、“和气巷”、“和平巷”、“贤良街”、“义和街”、“仁让街”、“太平弄”的等等,只有安徽桐城和四川营山两地称“六尺巷”,这是有依据的(其文为《一首流传版本最多的让墙诗》,曾分四次在本平台发表,有兴趣者可自行搜索),希望媒体不要跟风造势,放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幺蛾子来!
2014年10月2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