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01月29日

(2024-01-29 16:56:30)
标签:

转载

人物

简介

          转载

           渭南文化名人---冯宝哲 

 来源:渭南文艺网 发布时间:2023-03-29 阅读:352 

 冯宝哲,陕西蒲城人,1938年1月生。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执行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楹联学会顾问,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专家顾问。2011年被渭南市楹联学会授予“秦东联坛十老”称号,2012年被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促进会评为渭南市文化名人,2013年被陕西省楹联学会授予“孙髯翁终身成就奖”。

 195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银行、农牧、行政、保险等部门任职,1998年退休。曾有十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保险专刊《保险研究》和《中国保险》,有近七十多篇论文发表于京、津、沪、粤、陕、晋、豫、鲁、蜀、湘、黔、辽、青、宁夏、内蒙等十五个市、省、区的报刊杂志,获中、省级多项奖励。1987年12月获陕西省保险系统经理论文一等奖,并获省公司1987年保险新闻竞赛二等奖,1988年9月获《陕西日报》保险理论与实践征文二等奖,同年12月获渭南地区科学技术协会优秀会员,1990年1月获渭南科协科技论文三等奖,1991年11月获省公司内审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1992年3月获省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优秀奖,1992年7月参加全国保险系统内审理论研讨会就保险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作了重点发言,其文载入总公司《审计理论与实务》一书,1994年4月为在西北农大举行的国际发展农业保险学术研讨会(LSALD’94)提供了《加强保险代理制度建设是普及农业保险服务网络的必由之路》的研讨论文,被刊发于学术研讨会专集。1994年10月获全国城市金融管理与改革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996年12月获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荣誉证书。

 1988年5月被陕西省金融学会聘为《陕西金融》特约通讯员,同年12月被陕西省保险研究所聘为调研员。1992年被《陕西保险》杂志聘为特邀编辑。事迹载入《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人才辞典》等数十种典籍。平时喜爱文学,文革中曾被“黑日记”问题折磨十载,因文蒙冤。多年来对诗词、楹联情有独钟,常有诗联与散文发表于报刊、杂志。并被收入《当代感怀诗词精选》《中华当代美德诗选》《中国楹联年鉴》《新世纪对联大典》《当代楹联家大观》《中国楹联家大辞典》等多种大典。

 从2004年以来,勇挑重担,坚持编辑《渭南联苑》,从组稿修改,到编排校审,由其一人承当,焚膏继晷,认真负责,保证了刊物的较高质量,被中楹会多次评为全国优秀楹联刊物,2013年6月受到中楹会会长孟繁锦的专函表彰。他多方筹划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现场辅导,宣讲联律,使渭南学会获得了全国联律普及工作先进单位。积极主动地做好各年度《对联中国》的组稿工作,使学会获得了中楹会《2008·对联中国》贡献奖和《2009·对联中国》优秀组织奖及《2010·对联中国》《2011·对联中国》《2012·对联中国》《2013·对联中国》年度贡献奖,在组稿排行榜上荣列全国第二到第五。本人也先后十一次获得中楹会精品战略工程《对联中国》佳作奖。

 在楹联理论研究方面,敢于向权威挑战,有四十多篇论文发表于中、省刊物。其中尤以《对联》杂志上半月刊登载的有关褒贬新旧声的论文,被编者加了按语,在全国影响较大。2006年3月该刊在首篇发表其作《应当理直气壮地为今声开路——兼谈“双轨制”的迷惘》一文,向诗联界发出了“以今声为主导”的呼吁;2010年6月该刊又在首篇刊登了其作《现代对联抛弃新声行得通吗?——与楹联大家梁石先生商榷》一文,此文参加了首届中国楹联黄河论坛交流,被评为优秀论文奖的头名。2013年4月该刊又在首篇刊发其作《关于“平水韵”渊源的辨析——兼与<辞源>“平水韵”条目编纂者商榷》一文,厘清了“平水韵”的源头,纠正了先刘后王的谬误。另外还有多篇作品刊登于中楹会机关刊物《中国楹联》和《中国楹联报》。平时不仅自己坚持楹联创作,多次获得过全国诗联大赛的等级奖,还参与组织全国性征联大赛十多次并主持评审,坚持客观公正,出版《征联荟萃》十部,使秦东联赛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他还积极辅导初学者步入楹联殿堂,在其耐心帮助下,不少会员成为楹联新秀,作品屡屡走向全国,对于楹联学会工作吃苦耐劳,曾多次被省楹会与市文联评为先进个人。

 

 个人作品:

《风雨坎坷路》、《夕阳灿烂天》、《七律·忠耿清廉薄城人(八首)》、楹联三十副、《现代对联抛弃新声行得通吗?》。

 

 有关专家学者评论:

《对联》杂志上半月刊2013年第7期编者按、孟繁锦会长寄语《渭南联苑》、张骅《八十年间风雨路  业绩辉煌留痕资料完整》、乔俊武《业务的内行  学习的典范》、李生荣《经纶满腹  文坛巨擘》、焦万利《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坛杂空》、王世平《冯老堪称我省楹联界的元老级人物》、蒙卫军《东府联坛一面旗》、赵天成《识图千里马  述志五更文》、姚良才《传统文化真善病美的建构者和守护者》。

 

附录:蒲城崔宽定:冯老名至实归。

北京李涛:拜读名儒冯宝哲先生大作有感     

文化名人才八斗,关中大地广传扬。云端授业星光灿,著作等身书卷香。襟抱三秦歌盛世,笔耕四季谱华章。钟情国粹诗联雅,德艺双馨福寿长。

蒲城姜金旺:冯老师,文坛一座山,博大精深!

蒲城韩理定:冯老应是三秦文化名人呀

渭南梁建邦:向冯老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