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犬狗成语二百多  狗年送君自寻乐(一)

(2018-02-14 17:34:26)
标签:

文化

贺年

成语

集锦

                                           搜集者:冯宝哲                                          

                    

                         犬狗成语二百多  狗年送君自寻乐   


我是二○○七年进入网络世界的,从那一年起,每逢新岁来临,我都会进行当值生肖成语的搜集工作,如今已是第十一次了,今年承蒙自然造化的垂顾,我仍能有力进行这一已经成为惯例的自娱活动,的确是莫大的福份。但愿明年此时我仍能继续健在,那十二生肖成语的搜集便可完满结束了。

按照干支的推衍,今年古历正逢狗年,狗的别称为犬,这种情况就有点特殊,即今年不仅要搜集狗的成语,而且需要搜集犬的成语,这工作量自然会大一些,兴致所至,何惧劳碌。

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为了整理的方便,我把今年搜集的范围界定为四字,尽量通过各种途径广搜博引,最后搜得犬的成语八十五条,狗的成语一百二十二条,另有四条不需要解释的同义成语,本次共搜集到犬狗成语二百一十一条,现分录于后:

 

犬的四字成语八十五条:

1、犬马之力

【释义】愿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七回:“不才愿施犬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

2、犬马之心

【释义】犬马:旧时臣子对君主的自之称。意谓臣下对君主的忠心。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霍去病上疏):“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

3犬马之决

【释义】指臣僚的果敢决断。

【出处】《汉书·息夫躬传》:“其有犬马之决者,仰药而伏刃。”

4、犬马之年

【释义】对尊上卑称自己的年龄。

【出处】三国·魏·曹植《黄初六年令》:“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难能也。”

5、犬马之劳

【释义】愿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出处】《晋书·段灼传》:“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

6、犬马之报

【释义】愿象犬马那样供人驱使,以报恩情。

【出处】·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吕布至死也不忘大德,当效犬马之报。”

7、犬马之齿  

【释义】齿:年轮。 自己的年龄。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臣位至上卿,爵为列侯,犬马之齿七十六,为明诏填沟壑,死骨不朽,亡所顾念。”

8、犬马之诚,

【释义】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出处】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

9、犬马之命  

【释义】对自己性命的谦称。

【出处】《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

10、犬马之疾

【释义】谦称自己的疾病。

【出处】 张衡 《东京赋》:“ 东京 之懿未罄,值余有犬马之疾,不能究其精详。”

11、犬马之恋,

【释义】比喻臣子眷恋君上。

【出处】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

12、犬马之养

【释义】供养父母的谦辞。形容仅能供养父母而不存孝敬之心。

【出处】《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3、犬马齿穷

【释义】齿:牙齿没有了。谦称自己年老体衰。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迫于岁暮,犬马尺索。”

14、犬马齿索

【释义】齿索:牙齿没有了。谦称自己年老体衰。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迫于岁暮,犬马尺索。”

15、犬马恋主

【释义】比喻臣下眷怀君上。

【出处】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踊跃之怀,瞻望反侧,不胜犬马恋主之情。”南朝·宋·鲍照《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狐涂怀窟志,犬马恋主情。”

16、犬不夜吠

【释义】 吠:狗叫。形容社会治安良好,没有盗贼。

【出处】《梁书·硃异传》:“夫犬不夜吠,故民得安居。

17、犬牙交错

【释义】错:交叉,错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出处】《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18、犬牙相制

【释义】制:牵制。指地界连接,如犬牙交错,可以互相牵制。

【出处】《史记·孝文帝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

19、犬牙相临

【释义】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地相连接。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甚厄塞地利。”

20、犬牙相接

【释义】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

【出处】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21、犬牙相错

【释义】错:交叉,错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出处】《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22、犬牙差互

【释义】形容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

【出处】“出自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3、犬牙盘石

【释义】指封建王朝分封宗室子弟以巩固统治。

【出处】《史记·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

24、犬牙鹰爪

【释义】比喻奴才

【出处】·陆游《艾如张》诗:"犬牙鹰爪死不辞,触机折颈吁可悲!"

25、犬吠之盗

【释义】指小偷。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

26、犬吠之警

【释义】指抢劫、偷窃之类。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27、犬迹狐踪

【释义】比喻低弱的身手。

【出处】·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他每那祖宗是斑斓的大虫,料想俺将门下无犬迹狐踪。”

28、犬兔之争

【释义】比喻彼此相争,两败俱伤,他人得利。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29、犬兔俱毙

【释义】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30、犬迹狐踪

【释义】比喻低弱的身手。

【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他每那祖宗是斑斓的大虫,料想俺将门下无犬迹狐踪。"

31、众犬吠声

【释义】随声附和

【出处】 应劭 《风俗通·怪神·李君神》:"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32、狂犬吠日

【释义】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或坏人诋毁好人。

【出处】·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33、邑犬群吠

【释义】:乡邑。乡邑的狗群起吠叫。比喻庸人对不理解的观点进行群起攻击。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34、邑犬群吠

【释义】邑:乡邑。乡邑的狗群起吠叫。比喻庸人对不理解的观点进行群起攻击。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35、鸡犬无惊

【释义】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同“ 鸡犬不惊 ”。

【出处】 ·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17:“城中兵不血刃,鸡犬无惊,百姓大悦。”

36、鸡犬不宁

【释义】宁:安宁。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

[语出【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把一个地方搅得齑菜不生;鸡犬不宁。”

37、鸡犬不安

【释义】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同"鸡犬不宁"

【出处】刘流《烈火金刚》第十回:"我这是何苦,烧香引鬼,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闹得我鸡犬不安!"

38、鸡犬不闻

【释义】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出处】《水浒传》第一○九回:“凡冲要通衢大路,都没一个人烟,静悄悄地,鸡犬不闻,就要一滴水,也没喝处,那讨酒食来?

39、鸡犬不留

【释义】形容屠杀残酷,连鸡狗都不能幸免。

【出处】《三国志·荀彧传》:"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40、鸡犬不惊,

【释义】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或指平安无事。

【出处】·彭龟年《止堂集·一八·寿张京尹十首》:"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41、鸡犬升天

【释义】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处】·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42、鸡犬相闻

【释义】指人烟稠密。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3 鸡犬皆仙

【释义】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处】·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44、鸡犬桑麻

【释义】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出处】·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田里种着菜,篱笆里栽着花,大有鸡犬桑麻光景。”

45、鸡犬新丰

【释义】刘邦在长安仿造家乡新丰,将新丰的鸡犬也一块取来,都各自认识自己的家。比喻虽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就象在家乡一样。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46、顾犬补牢

【释义】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宜及时设法补救。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47、兔犬俱敝

【释义】敝:疲敝,累垮。比喻两败俱伤,第三者不劳而获。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48、效犬马力

【释义】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出处】《水浒传》第八二回:“臣旧岁统率大军前去征进,非不效犬马力,奈缘暑热,军士不伏水土。”

49、陶犬瓦鸡

【释义】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出处】南朝梁·萧绎《金缕子》:“陶犬无守夜之警,瓦鸡无司晨之益。”

50、烹犬藏弓
【释义】犹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杀害。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51桀犬吠尧

【释义】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奴才一心为他的主了效劳。

【出处】《战国策·齐策》:“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它也。”汉·邹阳《狱中上吴王书》:“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跖之客可使刺由。”

52跖犬吠尧

【释义】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

【出处】《战国策·齐策》:“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它也。”

53跖犬噬尧

【释义】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出处】《战国策·齐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54、嫁犬逐犬

【释义】指出嫁女子唯夫是从。

【出处】·李渔《奈何天·逼嫁》:“却不道嫁犬逐犬,切莫要看样画葫芦,又把那别新郎的铺盖卷。”

55、蜀犬吠日
【释义】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出处】·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56粤犬吠雪

【释义】两广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
【出处】·杨万里《荔枝歌》:“粤犬吠雪非差事,粤人语冰夏虫似。”

57、鹰犬之才

【释义】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狗,打猎时用于追捕猎物。用作鹰犬之才。比喻供驱使、能出力的人。

【出处】·陈琳《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58、鹰犬之用

【释义】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犬。起到鹰犬的作用。旧指为君主尽忠。

【出处】《后汉书·陈龟传》:“臣龟蒙恩累世,驰骋边垂,虽展鹰犬之用,顿毙胡虏之庭,魂骸不返,荐享狐狸,犹无以塞厚责,荅万分也。

59、鹰犬之任

【释义】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犬。可以任用之为鹰犬。旧指为君主尽忠的重任。

【出处】《后汉书·酷吏传·阳球》:“臣无清高之行,横蒙鹰犬之任。”

60、鹰犬塞途

【释义】鹰犬:打猎时追捕禽兽的鹰和猎犬,比喻爪牙;塞:堵塞;途:道路。坏人的爪牙塞满道路。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这是后来和现在的话,当时可不然,鹰犬塞途,干儿当道,魏忠贤不是活着就配享了孔庙么?”

61、行同犬彘

【释义】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62、声色犬马

【释义】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的淫乐方式。亦作“声色狗马”。

【出处】·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63、鸡鸣犬吠

【释义】形容百姓安居乐业。

【出处】《孟子·公孙 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64、驴鸣犬吠

【释义】如同驴叫狗咬一般。形容文字言语拙劣。

【出处】·张鷟《朝野佥载》:“惟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自余驴鸣狗吠,聒耳而已。”

65、兔死犬饥

【释义】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出处】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66、盘石犬牙

【释义】指分封宗室以巩固其统治

【出处】《晋书·武十三王等传论》:"文昭武穆,方驾于鲁、卫、应、韩;盘石犬牙,连衡于吴、楚、齐、代。"

67、子皆豚犬

【释义】豚:小猪。对人称自己儿子的谦词

【出处】《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68、土鸡瓦犬

【释义】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69、瓦鸡陶犬

【释义】:泥土烧制的鸡犬。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际用途。

【出处】:南朝·梁·萧绎《金缕子·立言上》:"夫陶犬无守夜之警,瓦鸡无司晨之益。

70、见兔顾犬  

【释义】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71、斗鸡走犬

【释义】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同"斗鸡走狗"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

72、丹鸡白犬

【释义】古俗用丹鸡白犬作盟誓和祭祀的祭品。

【出处】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境接 东甌 ,地隣 南越 。言其宝利则瑇瑁珠璣,叙其风俗则丹鸡白犬。”。

73、飞鹰走犬

【释义】指打猎游荡的生活。

【出处】·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我如今欲待去消愁闷,则除是飞鹰走犬,逐逝追奔。”

74、飞鹰奔犬

【释义】指打猎游荡的生活。

【出处】唐·柳泽《上睿宗书》:"或打球击鼓,比周伎艺;或飞鹰奔犬,盘游薮泽。

75、东门黄犬

【释义】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出处】典出《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秦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以“东门黄犬”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76、目兔顾犬

【释义】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77、东门黄犬

【释义】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出处《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秦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78、吞纸抱犬

【释义】吞纸充饥,抱犬御寒。形容家贫好学。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79、丧家之犬

【释义】无家可归的狗。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80、画虎类犬

【释义】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出处】 刘知幾《史通 六家》:“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81、补牢顾犬

【释义】丢失了羊,才修补羊圈;见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比喻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

【出处】《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82、放鹰逐犬

【释义】指打猎。

【出处】《明史·韩文传》“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

83、淮王鸡犬

【释义】淮王: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王家的鸡和狗。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出处】·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84、景升豚犬

【释义】景升,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字。表与其子琦琮皆碌碌无为。故世人用“景升豚犬”谦称自己的子女。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枸》:“向忧伯道之忧,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诞,诞而侍孕者,尚不一其人,虽尽属景升豚犬,然得此以慰桑榆,不忧穷民之无告矣!”

85、鞲鹰绁犬

【释义】臂套上蹲着鹰,手里牵着狗。借指纨袴子弟放浪游乐的生活。

【出处】《隋书·列女传·刘昶女》:"﹝居士﹞每鞴鹰绁犬,连骑道中,殴击路人,多所侵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