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禁令周五失效 三类承压股拉响警报

标签:
杂谈 |
2016年1月,A股市场的一份减持禁令即将到期。2015年6月A股市场迎来暴跌,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市场波动,7月8日,证监会宣布自公告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近期如无新规出台,“减持禁令”将于1月8日,也就是本周五正式解除,届时A股市场解禁限售股减持压力将明显增大,仅1月份潜在减持规模就将在千亿元以上。目前已有易联众、牧原股份等10多家上市公司率先发布减持计划。对于已发布减持公告或禁令期间仍未宣布终止减持计划、控股股东为个人且持股比例过高、当前股价相对之前减持价格溢价较高等三类个股,禁令解除后减持动力较强,投资者需适当回避。
减持潮或卷土重来
2015年上半年,因股市的暴涨和暴跌,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活动异常活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周股东高管净减持规模达到151
亿元。而随着7月8日一纸禁令的下发,减持几乎绝迹,7月至12月平均每周净增持91亿元。但如目前无新的减持规定出台,上述减持禁令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今年上半年的减持潮或将卷土重来。
对于即将到来的减持潮,中金公司在最新研报中分析认为,2016年1月股东高管潜在解禁规模1.1万亿左右,其中潜在净减持压力或超过1500亿元,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0.7%以上。此外,因年报及一季报披露窗口期(季报为披露前30日,预报和快报为披露前10日)不得减持,而3月末和4月末分别是年报及一季报的密集披露期。再结合春节前夕企业和股东现金需求的提升等因素,将使1、2月份的集中减持压力进一步加大。
较为集中的减持压力将对二级市场短期资金面形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不排除监管层将有相应的政策出台来减缓或对冲集中减持的压力,如通过制定规则限制减持的规模和速度、安排预备资金对冲减持压力等。
10余家上市公司“掐点”减持“减持禁令”的即将解除,让不少投资者陷入惶恐之中,但对于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来说,已经开始张罗新一轮的减持计划。
前一篇:大盘急跌之后--该如何调仓?
后一篇:顺势而为--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