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谷】(2):火炉、炼狱、魔鬼的高球场
标签:
旅游美国西部死亡谷莫哈韦沙漠 |
分类: 旅行笔记 |

1)从牧豆树沙丘出来,前方遇到一丁字路口,向左是去Scotty古堡和Ubehebe火山口,我们的时间不够,忍痛放弃,仍走190公路向右去火炉溪。

3)干涸的火炉溪。这里曾记录过134F(57C)的地球最热空气温度(1913年,这个记录至今未被打破);201F(94C)的地表温度(1972年);1917年曾连续52天温度超过120F(49C);2001年连续154天温度在100F(38C)以上。热死人的事屡屡发生,早期进入死亡谷的探险队曾全军覆没。

4)1891年,美国气象局曾派一名观察员进死谷做夏季观测,153天后他走出死谷时宣称,他宁愿直接进地狱,也不愿再进死谷了。

5)火炉溪附近的硼砂矿遗址。死谷蕴藏着丰富的矿藏,硼砂是其中之一。简陋的棚屋曾经散落在眼前这片旷野上,其中相当多的矿工是早期的华人移民。

6)所采的硼砂用骡队运出沙漠。骡子力气大,吃苦耐旱。在长达一个多世纪中,“20骡队”作为硼砂工业的象征符号,被印在产品商标上,写在历史书中,记录在电视电影里。

7)20匹骡子的承载是36吨矿石,外加一节内装4500升饮用水的水车。在漫长艰辛的运输途中,如果没有水,人和骡子就连半天都支持不了。
8)火炉溪营地有公园最大的访客中心,里面有展览馆、电影院、书店、巨大的卫生间,就是没有吃的。我们看了场电影,吃了自备的干粮。进美国的国家公园,最好自带食品。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塑料垃圾,很多公园建议游客自带水罐,公园有免费饮用水可供取用。

10)出了火炉溪,路又分叉。向右是去中央谷底的恶水路(badwater
road),190公路则向上爬坡,这条自西至东横贯死亡谷的路,随着地势陡升陡落,最好不过地描述了死亡谷在海拔上的极端,以及山脉与盆地相间的特征。这两条路上的景点都是公园的精华,我们先走190,遇到的第一个景点是Zabriskie
Point。

11)这种地貌,中国人称之为“丹霞地貌”,取的是它的多姿多彩。英语称之为“恶地”(badlands),因为它光秃秃寸草不生,完全缺失土壤,没有哪颗种子能在这里幸运地发芽。

12)几百万年前,这片“丹霞”沉睡于一个大湖底,湖床上沉积了厚厚的泥沙。后来地壳抬升,湖水流失,泥岩和沙岩暴露出来,又经过几百万年的风雨侵蚀,成了现在的样子。

13)在这个最缺少水的地方,水却是故事的起点和终点。眼前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沟全是水雕刻出来的。松软的泥沙被水冲走了,留下一根根山的骨架,骨架表面覆了一层不透水的矿物质。在放大镜下看,它们是无数的小板块,像房顶的瓦片那样有序排列。雨浇在上面,立刻顺着沟流走。

14)拉近镜头看,每一根骨架都很巨大,每一条沟都很深。人站立骨架上,犹如蚂蚁。

15)从Zabriskie
Point出来,接下来一个很精彩的景点是20骡队谷,据称是当年运硼砂的骡队走的路,这是一条窄窄的尘土飞扬的土路,路两边是色彩缤纷的土山!

17)再上190,直奔30公里外一个名叫“但丁一瞥”(Dante’s
view)的制高点。路况出奇地好,路边有多种多样的沙漠植物,远处的断层山向一边倾斜,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死谷的地壳运动。

18)不久离开190,拐上一条只容小车走的窄路。一路爬坡,路越来越陡,最后400米简直像天梯,开车的和坐车的皆心惊胆战。从没见过这么陡的车道,但山顶的视野绝对值。

19)这是死亡谷境内最令人震撼的一瞥!我们站在一道6000尺高的陡峭悬崖上,濒临峡谷,放眼望去,200平方英里的死亡谷全景一览无余。据说,最早来此的人认为他们看到了但丁《神曲》中描述的炼狱景象,故有此名。

20)谷底白花花的不是雪,是盐!远古时,下面是个大盐湖,后来湖水蒸发,谷底沉积了厚达3尺的盐,非常纯净的食盐。早期,采盐也像其它采矿一样,是人们进入死谷的目的之一。

21)死谷是少见的观看“冲积扇”地貌的好地方。这里要么几年不下一滴雨,要下就是一场豪雨,以惊人的力量将碎石和泥沙冲下山坡,呈扇形沉积在谷口,形成侵蚀地貌中特有的“冲积扇”。

22)这儿是地壳上的一道裂谷,既不同于河流切割的V形谷,也不同于冰川开凿的U形谷,死亡谷是地壳向两侧拉伸运动形成的,称之为“断裂盆地”(Fault
Basin),与东非大裂谷同类。裂谷张开和下沉的速度超过了从两侧山脉冲刷下来的泥沙堆积的速度。所以,至今两侧的山脉仍在不断抬升,谷底仍在继续下沉。这是美国西部“山脉与盆地区”地壳运动的特征,而死谷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23)100多公里的恶水路纵贯整个死谷谷底,串联了死谷的诸多精华,是每个来死谷的人必走的路。

24)魔鬼的高尔夫球场是我们在恶水路上造访的第一个景点,这里的地表被描述为我们这个行星上最粗糙的表面之一。一眼望去,这儿好像春耕的土地,无数参差不齐的大土块好像刚刚被犁深翻过,实际上“块块”们是坚硬的盐岩结晶,我伸手摸了摸,粗糙的表面又硬又锋利,据说可以轻易割开铁皮。在这魔鬼的地界上行走,千万要小心,摔一跤可不妙。

25)由于这里的地势稍高于山洪暴发时的浸水线,所以没有反复多次的溶解重结晶作用使晶体变细,“块块”们越长越大。但这个过程实际上很长,平均每35年才长一吋,长成2尺的大块头,至少已经几百年了。

26)侧耳细听,你可以听见轻微的金属般的碎裂声,那是盐结晶热胀冷缩的声音!放眼看,这魔鬼的球场十分辽阔,这是北美洲最大的盐滩保护地之一。

27)从魔鬼的高球场返回恶水路的途中,迎面正好是黑山山脉最多彩的一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