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谷】(1):寂静、荒芜、如同外星球

标签:
莫哈韦沙漠死亡谷加州美国西部 |
分类: 旅行笔记 |
1)死亡谷(Death Valley),位于加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是北美大陆最热、最干、海拔最低的地方。在这片广大的不毛之地中,高耸的山峰与崎岖的峡谷交相辉映,沙丘、裂谷、火山口、盐滩、断层、冲积扇,比比皆是。从18亿年的古老岩石到年轻的火山熔岩,从前寒武纪到今天,地球各个时期的演化,都能一一在此找到证据。地质学家描述“死亡谷”为一本打开的教科书。由于独一无二的地貌,1994年,死亡谷被辟为美国本土最大的国家公园。
http://s6/mw690/001O235Pgy6ImVslZzL15&690
2)去年11月的一个艳阳天,我们自驾去死亡谷。从洛杉矶去死亡谷,开车约需4小时,有二条路可走:一是向东走15号高速,转127号公路,从东门进,1991年我们初访死亡谷正是走这条路。这次我们走14号公路转395,再转190,从西门进。
http://s5/mw690/001O235Pgy6ImVvTEvGe4&690
3)从14号公路翻越海岸山脉(Coast
Mountain)后,立刻进入浩瀚无际的莫哈韦(Majove)沙漠,死亡谷正位于这大沙漠的最北端。
http://s4/mw690/001O235Pgy6ImVypWZJ93&690
4)莫哈韦沙漠属于高地沙漠,其特征是山脉与盆地交错,所以去死亡谷的路需要不断地翻越山脉、穿越盆地。
http://s4/mw690/001O235Pgy6ImVC0VfJ73&690
5)转入395公路后,即进入景色如画的内华达山区(Sierra
Nevada),荒野上疏疏落落生长着一些形状古怪的植物,好像热切向天空祈祷的手,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约书亚树(Joshua
tree)了!
http://s1/mw690/001O235Pgy6ImVEJ4eQ20&690
6)约书亚树是莫哈韦沙漠的代表性植物,也是被研究最多的沙漠植物之一,有许多图文并茂的著作描述它,莫哈韦沙漠中甚至有个“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约书亚树实际上不是树,而是一种硕大的百合科植物,生长极慢,一年只能长一吋!但它却能活900年之久!相传早期摩门教移民在穿越莫哈韦沙漠中迷路了,他们看见约书亚树的枝干在他们祈祷后奇妙地伸展开来,指示他们向西的道路,遂以先知约书亚的名字命名了这种树。
http://s3/mw690/001O235Pgy6ImVHOfBwd2&690
7)正如1号公路是加州著名的海岸风景线,395公路是加州内陆的一条著名景观大道,被称为国家公园之路。沿着绵延640英里的内华达山脉一路北上,旅行者会惊喜地遇见美国本土最高的一系列山峰,其中惠特尼峰海拔4418米。沿途美景不断,国家公园一个挨着一个,它们依次是:死亡谷、红杉树、金峡谷和优胜美地。继续北上,395公路会带你走进群山环绕的北加州仙境
–
太浩湖(lake
tahon)。
http://s7/mw690/001O235Pgy6ImVMpzQqd6&690
8)我们是专程去死亡谷,不久告别395,折入190公路,进入内华达山脉和阿耳戈斯山脉(Argus
mountain)之间的一片平坦荒凉盆地。盆地中央是个大盐湖,湖水是纯净的蓝色,湖岸沉淀了大片白花花的盐,四周高耸的山脉是黑黝黝的,呈现奇异的对比。
http://s4/mw690/001O235Pgy6ImVRp8IPe3&690
9)穿越谷地后,汽车一路攀升至6000英尺的阿耳戈斯山隘口,这里是死亡谷国家公园的东部边界。隘口有一条崎岖山路通往一个叫Father
Crowley的观景点,据说是俯视帕纳明特谷的最佳点。但这条路需要四轮驱动,我们的车过不去,所以我冒着踩上响尾蛇的危险,徒步直接从山脊向峡谷边缘走。死亡谷盛产响尾蛇,不巧的是这种致命的毒蛇也像我们一样酷爱沙漠。
http://s11/mw690/001O235Pgy6ImVWORD4ba&690
10)帕纳明特谷是死亡谷公园境内的3个主要峡谷之一。站在高高的山脊上眺望,目力所及的一切都极度荒芜,仿佛不是在地球上。黑色火山熔岩就从离我不远的地方冲入峡谷,谷底中央连绵着灰色的沙丘,公路笔直穿越谷底。由于雨水稀缺,地表没有植被,一切都是暴露的,风化的。
http://s14/mw690/001O235Pgy6ImW0Fqs52d&690
11)死亡谷是加州境内距离大海最远的地方,至少有4道南北走向的山脉横亘于大海与死亡谷之间,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它们依次是: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此刻我正站立的阿耳戈斯山是第3道,峡谷对面的帕纳明特山脉(Panamint
Mountain)是死亡谷的最后一道水汽屏障,山的那面就是死亡谷了。经过这四大雨屏的层层盘剥,抵达死亡谷的雨水少得可怜,平均每年才1.8吋,还不及撒哈拉沙漠年降水的1/10。
http://s10/mw690/001O235Pgy6ImW4vj0R09&690
12)后来,我们向谷底俯冲,领略了死亡谷公路令人胆战心惊的陡坡。道路陡升陡落,路面却维护得近乎完美。
http://s8/mw690/001O235Pgy6ImW7Vgqz97&690
13)无论朝哪个方向看,全是不毛之地和令人惊秫的“骨架山”。
http://s7/mw690/001O235Pgy6ImWpvw2O06&690
14)几分钟后,我们就从6000英尺的山口降落到2000英尺的谷底,简直就是过山车!所以在死亡谷开车,刹车一定要万无一失。
http://s5/mw690/001O235Pgy6ImWsVsaM44&690
15)当晚投宿在帕纳明特谷营地。公园内住宿紧俏,房间是一个多月前预订的,申请表格填写4页之多,经数日审核后才获批准。房间又小又简陋,却又贵又来之不易!但这是值得的。入夜,营地一片黑暗,我们坐在屋前平台上,观看天上亮得惊人的星星。远离人烟的死亡谷是出了名的观星佳地。空气中水汽少,光污染少,天空清澈明净,号称是全美国最黑的夜空。如今,世界上许多最好的天文台都是建在沙漠中。
http://s3/mw690/001O235Pgy6ImWzjIHw12&690
16)次日清晨,当第一束阳光照亮阿耳戈斯山峰时,我们已经出发。太阳上升很快,山脉和峡谷沐浴在迷人的晨光中,空气清新凉爽,旷野在清晨格外寂静、美丽。
http://s10/mw690/001O235Pgy6ImWOQhCx59&690
17)笔直穿越帕纳明特谷后,车道立刻直线向上攀爬,到达5000英尺的Towne隘口,隘口竖有一块检查刹车的提示牌。紧接着,我们马上向下俯冲,从5000英尺一口气降落到海拔零。
http://s14/mw690/001O235Pgy6ImWRShTD9d&690
18)路两边风光无限,但坡陡路窄,不允许停车。而开车人高度紧张,目不斜视,哪有心情和胆量看景?坐在副驾驶的我,举起相机,飞快扫射!
http://s11/mw690/001O235Pgy6ImWVtlt84a&690
19)山下就是死亡谷,随着海拔的降低,烟囱井营地渐渐展露。一队从营地出来的骑车人,在初升的阳光下与我们迎面相遇。他们要赶在太阳灼人之前攀到隘口,而我们是要赶在太阳灼人之前进入谷底的牧豆树沙丘(Mesquite
Flat Sand Dunes)。
http://s6/mw690/001O235Pgy6ImX1OB6Jd5&690
20)牧豆树沙丘是死亡谷6个沙丘群中最大最美最容易抵达的一个,道路直通沙丘的边缘。一块红字牌警告游人:“热能致死!不要成为死谷的又一个受害者”。在此丧命的前辈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太轻视沙丘,故而不幸在烈日和酷热下脱水而死。我们带足了水,这是在沙漠中行走必须永远牢记在心的颠扑不灭的真理。
http://s11/mw690/001O235Pgy6ImX5eiG67a&690
21)这些张牙舞爪的枯树和灰绿色的低矮灌木就是牧豆树了,沙丘的名字因它而来。
http://s3/mw690/001O235Pgy6ImX83trYc2&690
22)牧豆树貌不惊人,却能施展妙招在严酷的沙漠环境中生存。它的根系庞大,可以一直伸到地下15~58米的深处−相当于5~20层楼的高度−去汲取深处的地下水。同时,它的叶片细小如羽毛,有效地使蒸发降至最低。
http://s2/mw690/001O235Pgy6ImXbvtnz01&690
23)沙漠的概念并非一定是指撒哈拉那样的沙质沙漠,而是泛指一切不毛之地。总体而言,沙丘只占全球沙漠面积的5%。死亡谷正是一个典型的沙漠,沙丘面积恰好也是5%。
http://s1/mw690/001O235Pgy6ImXfPKuc80&690
24)从高处看牧豆树沙丘时,它们只是一些低缓的起伏。走进其中,才发现沙丘原来可以这么高呵!在沙丘中“翻山越岭”颇为吃力,一脚深一脚浅,举步维艰。迎风坡通常有30多度,背风面就更陡了,常常连滚带爬向下滑。在尖尖的沙脊线上行走是最省力的,视野也美。可是沙丘是一浪一浪的,你必须翻山越岭,不辞辛苦,才能前进。
http://s8/mw690/001O235Pgy6ImXk6tlZf7&690
25)牧豆树沙丘之美,尤在清晨与黄昏。
http://s16/mw690/001O235Pgy6ImXs71ltdf&690
26)沙质细而纯净,金色的沙丘柔和地起伏,在阳光下魔术般地变幻着色彩和光影。都说沙丘在清晨和日落之前是最美的,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http://s15/mw690/001O235Pgy6ImXvHeeG7e&690
27)风在迎风坡上刻画出水波荡漾般的波纹。低头细看,脚下浅浅的S型轨迹是夜间响尾蛇悄然穿行的痕迹,战战兢兢的足迹是沙鼠小心翼翼行走时留下的,沙丘中还栖息着一种狐,它们的脚印断断续续。。。即使在最敌意的沙漠环境中,生命仍无处不在。
http://s4/mw690/001O235Pgy6ImXyDqxl83&690
28)牧豆树沙丘之美,更在于它被四周的山脉衬托。它的东南边陡然耸立起黑褐色的葡萄藤山(Grapevine
mountain),其崎岖粗砺的山体反衬出沙丘的柔和细腻,厚重沉郁的黑色反照出明亮的金黄。
http://s13/mw690/001O235Pgy6ImXBPU9C0c&690
29)近看葡萄藤山,它的巨大裸露的山体被早晨的侧光照亮,无数的褶皱,满眼皆是崎岖怪异、风化剥蚀,哪儿有葡萄藤的影子呵!
http://s1/mw690/001O235Pgy6ImXGdjy0e0&690
30)葡萄藤山与牧豆树沙丘虽然在位置上紧紧相连,可是真正与牧豆树沙丘唇齿相依的却是西北方向的卡顿山(Cottonwood
Mountain)。风从卡顿山的方向吹来,沙也源自那里。
http://s4/mw690/001O235Pgy6ImXJRjB993&690
31)在风雨的作用下,山的基岩渐渐裂解成巨石,巨石在重力下滚落山坡,进一步碎裂,更快地风化,最终被磨成砾石和细沙。接下来,洪水以难以想象的力量将泥沙和砾石冲下山来,沉积在谷口。在极度干燥的死谷中,即使一阵轻风都能轻易地将沙扬起。死谷常年累月刮西北风,于是卡顿山的沙便不断被向东南方向搬运,天长日久,便堆积出了方圆15平方英里的牧豆树沙丘群。
http://s8/mw690/001O235Pgy6ImXP1nwP97&690
32)死亡谷处处充满极端和对比,我们在牧豆树沙丘中领略了充满惊艳的对比美,还有更多的惊奇在等待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