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八”特辑|女子游艺指南

(2017-03-08 12:40:32)
标签:

杂谈

三月,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

正适合活动活动筋骨,伸展伸展拳脚。

那么,

古代女子都有哪些游艺方式呢?


秋 

难        度:★★★

技        巧:★★★★

力        量:★★★★

体        态:★★★★

推荐指数:★★★★★


“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

​秋千被赋予了“千秋”的美好寓意,也在宫廷和民间流传开来,成为女子喜爱的游艺活动。

常见的秋千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普通秋千  “植木为架,上系两绳,下栓横板,人立于板上”,横板离地面有高有低。

http://wx4/large/62aad664ly1fdf7h3kjf3j20x011uu0x.jpg


http://wx2/large/62aad664ly1fdf7i0dnc0j21il18rnpd.jpg

​​“担子秋”  需要两人合作,“竖长柱,设横木于上,左右各坐一个,以互落互起而飞旋不停”。阳春三月,两位小姐妹在秋千上翩翩若飞,令人艳羡。

http://wx3/large/62aad664ly1fdf7j2iqecj21040ts4md.jpg

“车轮秋”  “植大木于地,上安车轮状圆轮,在呈辐射状横木上,系绳于下,以架坐板”,当车轮悬空转动,人在秋千上奋力荡高,一争高下。

《清宫述闻》载:“翊坤宫廊下有秋千,今尚存,逊帝时安设。”至今翊坤宫的廊下仍留有当年悬挂秋千的大铁环。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清晚期的木秋千,想必当年后妃们也曾嬉戏其上吧。

http://wx2/large/62aad664ly1fdf7jhv5zlj21cg0qse50.jpg

http://wx2/large/62aad664ly1fdf7jxhfoij217k0sotjb.jpg

投 

难  度:★★★★★

技  巧:★★★★★

力  量:★★★

体  态:★★★

推荐指数:★★★★

投壶源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射礼,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是将箭身投向宴会中的酒壶,后逐渐演化出投壶专用矢和壶具,并取消了一些繁琐的礼节。宋代的投壶更为兴盛,《渑水燕谈录》载司马光“每对客赋诗谈文或投壶以娱宾”,可谓一个不折不扣的“投壶发烧友”。

http://wx1/large/62aad664ly1fdf7m4by3kj20wh15kwiw.jpg

http://wx4/large/62aad664ly1fdf7menr5bj21690vxtl8.jpg

​投壶讲究技巧,并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所用道具也十分简单,非常适合女子闲暇时消遣娱乐。


双 

难  度:★★★★★

技  巧:★★★★★

力  量:★★

体  态:★★

推荐指数:★★★★

双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也叫“握槊”、“长行”。双陆的棋盘有双门,每边12陆,12陆中又分左右6陆。配有两色各15枚棋子和两个骰子。

http://wx4/large/62aad664ly1fdf7nniuoxj20nj0ledui.jpg

http://wx1/large/62aad664ly1fdf7nvr88yj218z0u0agb.jpg

毽 

难  度:★★★★

技  巧:★★★★★

力  量:★★★

体  态:★★★★

推荐指数:★★★★

怎样踢毽子才是高手?答曰:“准、是、稳、脆、真、恰、巧、变、改、整”,如此十法,教人来去自如,有入化境。快哉!快哉!

唐海沂在《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这篇文章中说:“踢毽时瑾妃要把大衣襟的下摆拉起来塞在腰搭上,和我赛着踢、对着踢。当她自己踢时,越踢越带劲,有时把毽子踢到前殿挂匾后边,这时宫女便传来小太监用竹竿弄下毽子再接着踢。姑母踢毽子的姿势很好看,前踢、后踢、左踢、右踢,雪白的鸡毛毽子,在姑母脚下来回旋转。”

金易先生在《宫女谈往录》中记载了宫女们制作毽子的材料和方法。

小小毽子的选材可谓十分讲究。“我们做键要用鸭子毛,不是普普通通的什么鸭子毛全行,必须是要用公鸭子鸭尖上头的那根毛。脊椎骨把鸭子的毛分为两半,只有脊椎骨到最后尾巴的地方,正长在脊椎当心,孤挺挺地立着,我们就要这根毛。”

怎样制作毽子才最合脚?“扎毽用的底盘,要找两个制钱。一是康熙制钱,二是乾隆制钱。就这两种制钱合适,不轻不重,大小般配。”


捶 丸

难  度:★★★

技  巧:★★★★

力  量:★★★

体  态:★★★★

推荐指数:★★★

捶丸类似于今天的高尔夫球,比赛时以木棒或竹棒击球进穴得分,盛行于宋辽金元时期,到了清代捶丸渐渐衰落,只有妇女和儿童间仍有捶丸者。图中绘有母子于庭院捶丸共乐的景象,极富动感。

http://wx4/large/62aad664ly1fdf7owc423j20t80u4apk.jpg

然而,说了这么多,阳春三月最最最适合做的事,可能还是:

http://wx3/large/62aad664ly1fdfbr8ylazj20vp0epmzy.jpg


春天正是读书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