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课题立项申请

(2011-12-23 10:22:54)
标签:

杂谈

宁陕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

立项申请书

 

 

 

 

 

 

课题名称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课题负责人                              

承担单位(盖章) 宁陕县江口小学                                       

填表日期        二零零九年五月十三日          

鉴定时间                                       

组织鉴定单位(盖章)                          

 

 

 

                 宁陕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

 

一、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负责任人姓名

李子琳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79.11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小教一级

 

研究专长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最后学历

大专

最后学位

 

 

身份证号

 

 

612424197911031423

 

工作单位

 

宁陕县江口回族镇小学

 

电子信箱

 

lizilin886.sun@163.com

 

通讯地址

 

宁陕县江口回族镇小学

 

 

邮政编码

 

 

711602

 

联系电话

 

(区号)0915(单位)6941321(家庭)      (手机)13992563722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作单位

李子琳

1979.11

小教一级

数学教学研究

大专

 

宁陕县江口小学

 

吴权丽

1979.6

小教一级

数学教学研究

大专

 

宁陕县江口小学

 

李红霞

1976.7

小教一级

数学教学研究

大专

 

宁陕县江口小学

 

陈武荣

1976.10

小教一级

语文教学研究

大专

 

宁陕县江口小学

 

 

 

 

 

 

 

 

 

 

 

 

 

 

 

 

二、课题设计论证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以内)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校仍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这到底是那些因素造成的? 值得我们去研究,去转化。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而言,我们要促进他们的转化与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困生同样也具有他(她)的独特性。如果教师能够尊重、理解、适度地认可学生的这种见解,并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表现机会,就可能会激发学困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潜能。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新课程背景下,学困生的产生的原因。学困生的问题是几十年来一直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问题,它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拓新的思路。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教师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使教师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让学困生也能快乐的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 研究的目标:

1)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为依据,全面探究学困生形成原因。通过对 “学困生”调查分析,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归类分析,针对不同的“学困”原因提出具体的转化策略,或改变 “学困生”对学习的态度,或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改善学生学习的动机,或增强学习的意志和韧性等,通过各种转化机制让他们“会学”、“想学”,变“苦中学”为“乐中学”,让他们也能尝试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2)通过课题研究,把握有效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手段,最大程度地克服学生两级分化,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一整套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防止 “学困生”的出现;对于有分化趋势的学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确实出现“困难”的同学要分类地制定有效的转化策略。所有的这些研究,最后形成一定形式的文字材料,以有助于继续深入的研究和经验的传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在内的新课程教育理念,特别是要研究出对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学困生”产生的背景、转化机制有深刻的认识,并写成有一定质量的经验总结性文章和论文,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争取能够推广应用。

 

2.研究的内容

1)、研究小学学困生产生的主观原因,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学习的意志和毅力、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已有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

2)、研究小学学困生产生的客观原因如:社会原因、教师的原因、家庭的原因等;

3)、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阻断产生学困生的主观和客观因素;

4)、对现已出现的学困生,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和方法。

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学困产生的原因,如何去转化学困生,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9.5---2009.9:

1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2)运用调查分析,对当前本校学困生学习中存在的原因进行先期的调查。再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对策。

2、实施研究阶段:(2009.10---2011.11

1运用行动研究法,在部分班级进行先期的重点实验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9.10---2010.10)重点进行对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在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身体健康等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

第二阶段:(2010.11---2011.11)根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探究如何把学困生转化过来。

2)定期进行全校性的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分析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3)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论文,进行阶段性汇报,将实验成果向全辅导区推广。

3、总结结题阶段:(2011.12---2012.5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2结题。(3)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主要参加者的背景和研究经验、组织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试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以内)

本课题研究小组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有深入理解,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已发生了质的变化,许多教师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对学困生的指导和转化,已有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我校已具备开展“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课题研究基础。

本课题组负责人一直承担学校数学教研组工作,09年初被县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曾获得县级四优评选教学能手称号,有六篇教学论文获得市级奖,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本校骨干教师,有教务领导,精通教学,善于管理,有教科研骨干,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及开拓创新的能力,他们均参与过县级赛教活动,都获得教学能手称号,撰写的教学论文都获得市、县级奖。在新课程改革中成为推动我校深入践行新课标的排头兵,拥有一定的教科研经验,都已具备完成课题研究的能力,本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已对本校学困生进行过调查,并通过访谈发放调查表等了解他们的心里状况,还进行了资料收集及数据分析等,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学校教科研制度已趋完善,教科研活动有保证,能定期开展活动,活动形式有:校内能定期研讨学习,邀请专家,学者现场指导,组织科研型教师外出学习、听取相关讲座。课题主研人员每周保证两课时的学习时间,并做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笔记。每学期校内研究活动不少于10次。档案资料的建立有规模,能确定专人管理,每项活动都会有一整套材料与详细规范的记录,包括:实验研究会议记录、实验的各项测查资料、实验研究课的教案、教师的经验总结及研讨论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过程性资料等。

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保障条件:

设备与资料保障:学校各项设备比较完善,拥有较好的多媒体教室、网络电脑室、图书室等,为教学与研究提供了保障;课题组的每个教师都有电脑,而且都已上网,这为网上学习和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

研究资费保障:学校在经济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准备拨专款(确保5千元以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保证课题研究正常、有序、有效地进行。学校还将保障课题组教师每年都有一定的学习经费,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引导他们将自学与外出考察学习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3)本课题领导重视,并建立激励机制。对热情参与教改、全力投身本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成果者,按成果的不同程度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本课题研究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可行的操作实践内容,有完整的计划,落实了每一年课题研究的目标及重点,有完善的措施和标准,并能责任到人,任务到位,故能按计划得以实施和完成。本课题组还选拔科研意识强、有一定科研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保证各子课题能正常开展研究。

 

 

 

 

四、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五、预期研究成果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其中必含报告和研究论文)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0.10

学困生成因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李子琳

2

2011.11

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论文集

吴权丽

3

2012.5

学困生的转化经验报告

研究报告

李红侠

课题组所在单位(学校)意见:

 

 

 

               单位(学校)领导签名盖章

                                        

总课题组审批意见:

 

 

 

                      总课题组负责人签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