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顺县|山西古建之旅(11)

(2025-10-07 17:01:35)
标签:

山西

古建筑

平顺县

天台庵

分类: 和小伙伴的旅行:国内

浊漳河谷

浊漳河,古称“潞水”,是一条被载入《山海经》、《水经注》等众多中国历史经典的著名河流。浊漳河切开了南北太行山,形成长达54公里的浊漳河谷,更是800里浊漳河最为精彩的一段,自古以来便是商贾往来的要道。它位于山西长治市,一条河谷内汇集了五代、宋、金、元、明、清的古代建筑,分布着八处国保单位。

这八处国保单位由远及近,分别是:龙门寺(五代-清)-佛头寺(宋)-淳化寺(金)-回龙寺(金)-夏禹神祠-大云院(五代)-原起寺(宋)-天台庵(五代)

这其中,龙门寺是我想去的,但路程较远,我的航班中午抵达太原武宿机场,再开车到长治,已是下午3点半,不够时间继续深入河谷往龙门寺,还要原路返回市区住宿,遂放弃。这次未能悉数游览,我们只去了较近的天台庵和大云院,回程路上经过原起寺,也去看了一眼。

 

据嘉庆《一统志》,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就地置县,取名“太平顺化”之意。


天台庵

 

考古界有名的案例之一。曾被认为是四大唐构之一,后经2014年大修时,发现“长兴四年”(929年)题记,最终验明正身,纠正为五代后唐建筑。虽然时间上仅推后了22年,建筑上也延续了唐风,但毕竟改朝换代(唐灭亡于907年)了。即便如此,天台庵也依然是中国最古老木结构古建之一,排得上前十名之内。

天台庵位于平顺县城北25公里实会乡王曲村。我们去到时,见到村民们正悠闲地坐在篮球场前聊天,而他们的身后,是垒得高高的“玉米墙”。




坐落在一个高台之上,天台庵矗立,仅存正殿及唐碑一通。正殿四四方方的,规模小巧,殿内空无一物;唐碑字迹已经风化,无法看清上面的文字。正殿依其形制、结构和手法,都宛如唐构,难怪被误会了那么久。

正殿旁边是一片平台空地,架设了栏杆,可绕殿身一圈观摩。我看以前的图片是没有栏杆的,这么一加,倒是有些破坏了整体性的观感。

 

正在看唐碑,文保员不知何时现身,为我们几个零星的游客,讲解了一番石碑的早期断代证据。石碑上刻有伏羲图案,“……双持守的,一边两条。前腿和后腿,下垂呈直立状,中间打个结,这就是唐隋;如果这两条腿下垂弯曲的,就是南北朝的风格。再往后,这两条腿就不下垂了,就往上升了,就到了元明清了。”

天台庵最耀眼的是它的梁栱结构,当时我听得频频点头,这会儿全忘光了。只记得梁上闪着金芒的纹龙图饰,可见清晰的五爪。在中国古代,五爪龙多用于皇家。可能是后人加建的。

 

原起寺

刚好在天台庵往大云院的半途,为宋构。

顺着村民的手指抬头望去,只见清秀的一座塔立在凤凰山的半山之上,几分风骨。硬着头皮,爬吧。好在不高,走一段坡,再爬几节台阶,便进了山门。

村里的人民剧场带着明显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风貌印记。于是,又想起了贾樟柯的电影。

 

原起寺位于辛安村,“原起”意思是指原本、起初、缘起之意,颇有禅意。八座国保单位,只有原起寺属于潞城区,其余七座都属于平顺县。

相传,曾有凤凰栖息于此山,山势奇特如凤凰展翅。唐玄宗任潞州别驾时,便听闻过此山。玄宗李隆基继位后,恐江山再落入武姓之人手里,拨款修寺,以镇凤脉,赐名“原起寺”,取重起大唐江山之意。这段“溢美之词”不知是否后人凭空捏造的,倒是平添了一些神秘感。

原起寺规模不大,据寺内经幢与石碑的记载,寺院始建于唐天宝六年 ( 747 年) , 北宋元祐二年(1087 年)建青龙宝塔。亭边还有北魏造像碑。

2009年8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原起寺大雄宝殿进行勘查测绘,发现这座大殿的营造尺度、建筑比例、各构件尺寸等方面与五代时期的天台庵弥陀殿存在许多相同和相近之处。

右图 photo by 百合

时逢淡季,天气寒冷,却正是《黑神话-悟空》的方兴未艾之时。文保员问我想不想要盖章,他盖完最后一个戳,准备关门回家了。

我们下山时,遇上了一批打听路的游人,我们给他们指了方向。看来,这文保员一时半会儿又回不了家了。

 

 

山脚下,倏然见一红色建筑。查了一下,辛安村玉皇庙,明清时期建筑。


大云院

 

抵达大(dai)云院时不到4:30,但天色已暗,冬天日光消失得更早一些。寺内更加光线不足,幸好备了冷光手电。游客几乎不见踪影。我们遂出资请文保员给我们讲解了一下。

大云院在龙耳山的山里头,盘旋的山路要开上一阵子,条件比较艰苦。我看文保员在住宿厢房的边上,开辟了一块菜地,种了油绿的大白菜,还有一只可爱的猫星人与他相伴。据说,龙耳山九条支脉环抱着这座千年庙宇,当地人相传着口诀:“实会村,三里长,一里一个观音堂,七十二个连环洞,九龙戏珠大云院”。

据文保员介绍,五代木建仅余五处,山西占四座,三座在长治:天台庵、龙门寺和大云院。另外两处,山西平遥镇国寺、福建的华林寺。

 

大云院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奉敕改名大云禅院。后逐渐荒废。现存建筑除弥陀殿与七宝塔为五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所建。

大云院的精华在于弥陀殿内的壁画,仅存东璧的一面墙,为我国仅存的五代寺观壁画,其余为山洪所冲毁,甚为可惜。虽然壁画已残损缺失,斑驳不堪,但仍可见神态生动的群像人物,线条飘逸轻盈,灵动自得,实属珍贵难得。

 

壁画为“维摩经变“故事,描绘了维摩诘托病在家,释迦牟尼派文殊前去探病的情景。文殊及身后群像保存较好,维摩诘的面目全非,只能依稀见到半身起卧于床榻。

 

 

 

我们是今天最后的游客,随文保员步出院门,他便锁了门。

猫星人不怕生,同女友玩了一阵。大约是女友养猫,身上有猫味儿,几番熟络之下,就想随我们走。站在厢房外的菜地前,是孤独的文保员所能望见的大地景象,浊漳河静静地流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