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欧洲行(20)英国|再访大英博物馆,我只看亚述和埃及馆

标签:
旅游欧洲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
分类: 带孩子旅行:欧-美-大 |
伦敦下雨了,感觉外面气温堪比深圳的冬天,只有15度,我磨蹭着不想下楼去吃早餐。队友早早就出门了,坐火车去Sevenoaks——今天是V的夏校结营日,他去接V离校。我们讲好稍晚些在大英博物馆碰头。
待他们坐上回城的火车,给我发了信息,我估摸着时间也出门了。两周未见,不知V成啥样了?

我大概10:30左右进到大英的场内,进馆又继续排队,不过行进速度挺快的。他们比我早到一会儿,去大英的街对面小店寄存了行李箱。终于在人群里见到了V,第一感觉是瘦了好多,下巴都尖了。丫头挺精神的,看起来心情不错。
据闻,临别和几个在夏校结识的好朋友难舍难分,还流下了难过的泪水。她说仅她们一个宿舍楼就有来自世界22个国家的同学,阿塞拜疆vs亚美尼亚,土耳其vs希腊,也算初步接触了地缘政治。日本来的孩子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她兴高采烈地谈论充实的夏校生活,好玩丰富的活动,“再多待两周也没问题”。摘了树莓,喝了星巴克,吃了冰淇淋和焦糖巧克力,参观了剑桥和伦敦眼,去了blue water购物,玩了thorpe park,拿了digital skill的班级第一,学习了绳结和生火等户外生存技能,和同学分享了miso汤泡饭,参与表演了talent show,唱了卡拉ok,以及三道菜的正装晚宴和leavers‘ ball的disco night。最后,总结道,带去的220镑零花钱还剩155镑——真是节省的孩子,难怪只舍得吃汤泡饭。

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V,果然与刚进夏校时截然不同,虽然期间视频时偶有哽咽,但终究快速适应了寄宿生活,最后在一片欢乐气氛中顺利完成了夏校。Brava,Valerie!
我们一边交流夏校趣事,一边看展。这次是我第二次来大英博物馆,队友和V的第一次。我深知大英有多大,只是走完所有展厅就能累个半死,更别说还要仔细看展品,所以没必要贪心,一般游客可充分借鉴大英中文官网的推荐路线按图索骥就好:1小时路线、3小时路线,或者是“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为此大英还出了一套书《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大英博物馆的常设展厅是免费参观的。


此外,这个时期大英有两个特展:“晚清百态”和“奢侈与权力:从波斯到古希腊”。我对后者更感兴趣,所以提早就买好了门票。

因此,我们这次的参观重点主要有三个:专题特展、古埃及和古中东地区(亚述)。其余的展厅只扫重点展品(每个房间门口都有图示),或者随眼缘(路过时看到喜欢的就多看一眼)。即便如此,从开馆到闭馆(10:30-5:30),我们几乎全天都泡在了大英,也只领略了冰山的一小角。不过,二刷最好的埃及馆和亚述馆,反正我这次看得仔细了。

特展厅——奢侈与权力:从波斯到古希腊
担心人越来越多(事实证明如此),我们首先去的特展厅。特展厅在旋转楼梯上去,一个黑色帘幕遮住的房间内,说实话,按15镑/人的收费标准,我是有点失望的,有点入坑的感觉,远低于我的期待。首先是展厅不大,大概是三个70平的房间大小吧;其次展品不算多,布展的格局呈现也较为敷衍,只是简单陈列出来;最后,我看到了几件来自保加利亚的藏品,和我刚在保加利亚国家历史博物馆见到的大同小异;所以,整体观感不太好,人稍稍多一点,就显得房间很拥挤,我就感觉呼吸不畅。
但作为专题展,截取历史的一个切片,挑选出一个主题,搜集相关的文物来佐证,就像是写一篇论文。摘一段官网的说明,“这次特展琳琅满目的展品来自公元前550-公元30年的中东和欧洲东南部,也就是从今天的阿富汗到希腊的广大疆域。这次特展希望通过它们超越以古希腊中心的角度,探讨一个关于奢侈品作为政治工具的故事。“由此可见,它的主旨是古代统治者们对奢侈品的定义和呈现。
展览的一开始,便是波斯人和希腊神的对视,前者是石像,后者是青铜,它们都在塞浦路斯被发现。塞浦路斯是希腊、波斯、腓基尼及当地文化共同影响作用的地区之一。希腊神可能是阿波罗。尽管历史上的古希腊与波斯是一对宿敌,但在波斯的日渐影响下,古希腊也接受了其在奢侈品方面的品味。

从保加利亚国家历史博物馆借来的帕纳久里什泰宝藏(Panagyurishte
Treasure)陈列于展厅中央显眼位置,由八个制作精良的黄金饮水器和一个碗组成,加起来重达6.2公斤,1949


从古波斯大流士一世以埃及风格制作的阿努比斯浮雕,到土耳其的银镀金狮鹫兽来通杯(Rhyton)、希腊扁平金橡树叶花冠、雅典的陶制来通杯、琉璃/玻璃鼻烟壶……世界在重新定义源自古波斯的奢侈品。很眼熟的,想起在陕西省博物馆见到的一只镶金兽首玛瑙来通杯。







由于展厅面积不大,所以我们很快就结束了特展的参观,我甚至走了两遍。
古埃及馆
古埃及馆分别位于上层和一层的展厅,包括4、61-66号展厅。展品异常丰富,特别是62-63号展厅内大量的木乃伊和棺木,但本着不拍木乃伊的原则,所以尽量避免,而是拍了其他的文物。
古埃及人的一生都围绕“生与死、复活”的主题展开,所以教V在看展览时多留意这方面的展品,比如“死亡之书”“末日审判”等概念,以及圣甲虫等等。而古埃及的众多法老王和神灵,也有许多生动的具象表现。





《死亡之书》通常为长卷形式,最有名的章节便是“称心仪式”。死者被带到冥神奥西里斯面前,进行审判。一副天平用来称心,一边是心脏,一边是代表正义公理的“羽毛”。阿努比斯调整天平,检查称心的结果。书记官图特手持墨水笔和陶板,记录结果。奥西里斯根据结果,裁判死者是否能够复活。古埃及死者在通向复活之路时,必须于棺木中置放《死者之书》。
如果平衡,则表示死者生前善良,没有行不义之事,顺利通过审判。如果心脏一端下沉,比羽毛重,表示死者贪婪成性,他的心脏则丢给“阿敏”——一只有着鳄鱼的嘴、狮子的上半身、河马的下半身组成的怪兽吃掉。心脏被吃,则永世不得复活。
我比照了下,展出的并非是著名的“亚尼的死亡之书”,但描绘的基本仪式是一样的。(反光很厉害,加上汹涌的人流,已经是最大限度的拍到全貌了)

4号厅集中展出了古埃及的雕塑,呈现了公元前3000年的法老历史。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英军打败拿破仑军队后,接手了罗塞塔石碑和最后一任法老的石棺。不用问,里三层外三层被围得水泄不通的那个玻璃展柜就是罗塞塔碑。我们排了一会儿,才突围进到里面一层。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原本只是一块刻有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诏书的石碑,但由于石碑同时刻有同一段内容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的意义和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看着天书一样的碑面,真心敬佩考古学家们的细如发丝的工作精神。
拉美西斯二世的半身石像也是重点可看,是从埃及卢克索的神庙里切下来的。






我且将这部分粗略地概括为两河流域文明及发展吧,它细分为几大展厅,涵盖:57-59号展厅黎凡特、55-56号展厅美索不达米亚、54号展厅安纳托利亚和乌拉尔图、52号展厅古代伊朗、53号展厅古代南阿拉伯半岛和42-43号展厅伊斯兰世界。因为各种原因,个人很难全然抵达现在的这些地区(比如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所以还能够欣赏到古代的文明痕迹,实属难得。
57-59号展厅所呈现的是几乎是人类文明最早的摇篮之一,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时期。黎凡特(Levant)指的是中东托卢斯山脉以南、地中海东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上美索不达米亚以西的一大片地区,是多个古文明的发源地,包括苏美尔文明、希伯来文明等,被称为“新月沃土”。


56号展厅的看点在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的乌尔皇陵(伊拉克南部)发掘出的文物。最吸睛的就是“乌尔军旗”和“乌尔皇室游戏棋盘”。乌尔军旗曾在2019年来香港展出过,轰动一时。



说到两河流域文明(或者美索不达米亚),亚述、尼尼微、苏美尔、巴比伦、乌鲁克这几个熟悉名词的所指我也是一锅炖的,这里稍微查资料梳理一下。
两河流域习惯上分为南、北两部分,大体上以今天的伊拉克巴格达为中心,北部为亚述(Assur),尼尼微(Nineveh)是曾经的都城,南部为巴比伦(Babylon)。亚述又分为古亚述、中亚述和新亚述。巴比伦则有古巴比伦和新巴比伦。巴比伦以尼普尔(Nippur)为界,分为苏美尔(Sumer)和阿卡德(Akkad)。亚述和巴比伦平行发展,又交织融合。乌尔(Ur)是苏美尔地区的城邦之一,同期还有乌鲁克(Uruk)、尼普尔等几十个城邦。尼目德(Nimrud)是尼尼微之外的一个大城市。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早期文化的创造者,首先创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可考证的文明。









楼下的6-10号展厅人潮汹涌,陈列着好多精美绝伦的亚述浮雕残片,上一次没能看够的,这次我每一幅都细细看过了,沿着长长的走廊两侧,那些猎狮、征战、进贡、奔马、划船的画面呼之欲出,让人心潮澎湃。巨大的人首翼狮像原本驻守着公元前800多年的尼姆鲁德皇宫入口处,如今竟仍生动无比,阻挡所有邪魔入侵。






倍感幸运的是,因为暑期人流量过大,不知何事何人触发了警报,工作人员前来查看后,无法解除警报,于是干脆就把长廊给临时关闭了。后面来的游客都吃了闭门羹,参观无门,只能在外围看看两尊巨兽了。而我们此前深入到最里的房间,可能比较隐蔽,好半天都没来个人,我们得以独享一隅,不被打扰地看了良久。我心满意足。
午饭
人山人海的大英博物馆,餐厅需要预约,walk-in基本等不到位子,而大厅的那家简餐,长桌座位基本靠眼疾手快,别人吃完立刻接上,不然只能站着吃完。东西说不上好吃,填饱肚子而已。没办法,谁叫学生哥们和家长都在暑假倾巢出动了呢。

其他馆
除了以上三大展馆外,其他的展厅如果刚好在经过的动线上,就很粗略地扫过,挑了一些重点的展品看。建议可参考官网的3小时参观路线所列出的文物清单checklist。












看不完,根本看不完。我们留了20分钟逛纪念品商店,被排队买单的人流吓退,于是又抓紧时间看几样展品。坚持到了最后闭馆,往外赶人的一刻。
在酒店附近的中餐厅美美地吃了一顿犒劳自己,这是V两周以来吃得最香的一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