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三日(2)【下】

标签:
育儿敦煌甘肃旅游莫高窟 |
分类: 带孩子旅行:国内 |

看完这两个窟,讲解员便带大家爬台阶了。这时窟区明显人多起来。


-第249窟-
年代:西魏
背景:东阳王元荣于北魏孝昌元年(525年)或稍前出任瓜州刺史,一直到西魏大统年间。
看点:现存西魏时期开凿的洞窟共有9个,其中以249、285窟最具有代表性。窟顶西披正中画立于大海中的巨人。一般认为此巨人就是佛教里的阿修罗。窟顶南披画乘着凤辇的仙人、北披画乘着龙车的仙人。一般认为出自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一对主神:东王公,西王母,也有学者认为是帝释天、帝释天妃,还有一种说法是帝释天、梵天。在洞窟顶部下方的山林中,有虎、羊、鹿、野猪、野牛、猕猴……凡是能看到的飞禽走兽形象几乎都表现了出来。讲解员还详细解说了飞天的服饰和体态变化。





-第257窟-
年代:北魏
背景:隋朝以前约200年时间中营造的洞窟视为早期莫高窟,现存世36个,其中北魏12个,可见北魏时期佛教之盛。
看点:九色鹿王本生,敦煌莫高窟最优美的壁画之一。画面采用横卷连环画的表现形式,按两头开始、中间结束的特殊顺序布局绘制。左一为九色鹿救起溺水之人,画中一人骑在鹿背上,紧抱鹿颈,鹿王从水中将其驮出。左二落水人跪在九色鹿面前,向鹿王许诺保守秘密。右一为王后向国王撒娇要九色鹿皮做衣服,图中国王与王后坐在宫殿之中,王后以右臂揽国王肩膀,扭头朝向国王,一只脚丫翘起外露,撒娇之态跃然画上。门外,溺水之人正背信弃义向国王告密。右二为一人驾马车,是国王和王后在负心人的带领下同乘一辆马车前往围猎九色鹿。画面中部是国王等人惊醒了沉睡中的九色鹿,九色鹿毫不畏惧,向国王痛诉溺水者的忘恩负义。在国王及侍从之后,是手指九色鹿居处的溺水人,这个告密者满身白点,代表恶有恶报,全身生疮。
大凡我们这代人小时候都看过动画片《九色龙》,这是家喻户晓的一个故事。



-第231窟-
年代:中唐
背景:此窟建于唐开成四年(839年,吐蕃统治敦煌后期),窟主阴嘉政(阴处士)为敦煌大族,因此此窟又称“阴家窟”。
看点:主室按吐蕃时期新布局,展示各种经变。东壁有维摩诘经变、报恩经变。南壁有观无量寿佛经变、法华经变、天请问经变。西壁的帐内南北画文殊变、普贤变。北壁是药师经变、华严经变、弥勒经变。共绘各经变十幅。
原本是要去看其他窟的,却被其他导赏团半路截胡,我们的讲解员便选了相邻的第231窟。






-第96窟-
参观8个窟的尾声,也是出口。与第16窟和第17窟一样,是8窟中的必看之一。此处会与应急票的参观区域产生交集。
年代:初唐
看点:此窟外的红色木构窟檐高达45米,依靠山崖而建,气势恢宏。从远处观看,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俗称“九层楼”。它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窟内有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在唐代时已称为“北大像”。这尊塑像在古代造像中的高度仅次于四川的乐山大佛(坐高62米)和荣县大佛(36.67米)
讲解员在门口等团友们,大家鱼贯而入,门口有滚动的口播讲解,脚下不停,匆匆仰望一眼大佛,又随着人流U型路线而出。交还了耳机,此时大约是10:15。



游特窟
紧接着去排特窟票,11点多开始放票,中间还有人假扮无辜想插队,被我和几个人合力轰出去了。幸运地买到了11:45出发的讲解团,几乎不用怎么等。 我们从特窟二号线(玩法刚更新不久,增加到了10个特窟)中自选了3个:第45窟(最美塑像) 、第275窟(最早洞窟) 和第158窟(佛祖涅槃)。有着“最美菩萨”壁画的第57窟刚进入维护期,为期两年,不在特窟可选之列。讲解员每个窟都会细致讲解30分钟。
全部特窟看完,每个150-200元,经济上不允许。我在去之前,查了资料,从艺术角度和历史角度权衡再三,排序法选定了四个我觉得单纯好看的窟。但现场发现玩法更新,这四个窟被拆散到了两条线路中,遂选择了涵盖了三个窟的二号线。此外,每个窟限定参观人次(200人),热门窟比如45窟如果率先满员,排在后面的人也有可能选不上了。
特窟一号线:45-320-321-420-9
特窟二号线:45-275-156-158-159



-第45窟-
年代:盛唐
看点:正壁敞口龛内的塑像是此窟的重点,是唐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以佛像为中心,按身份等级侍列成对弟子、菩萨、天王,由于身份的不同,人物的表情和气质也截然有别。造成有静有动、文武并俱的活跃气氛。
在观影时有特别提及,陈列中心的复制窟里也有它。


-第275窟-
年代:北凉
看点:莫高窟最早的洞窟之一。南北两壁上部的阙形龛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南壁上部的双树圆拱龛则来源于西域或印度。佛教早期的菩萨装多取自西域和印度的王族衣着装饰。北壁绘佛本生故事,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前生累世行善的故事。此窟的这类故事很有代表性,主人公都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体现了他过去为求法而不惜施舍眼睛、头颅、身体甚至生命的自我牺牲精神。此图仍采用横卷式连环画形式,自西向东排列。




-第158窟-
年代:中唐
背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抗蕃斗争长达十年的沙州被迫立城下之盟,而后敦煌易帜,自此河西走廊全部为吐蕃控制。
看点:典型的涅槃窟。讲解员提示,从进门处向佛像走去,能见到其嘴角渐渐向上翘起,似乎在微笑。在洞窟西壁,画了两排举哀者像,上排19身菩萨像,下排画17身罗汉像,同时还画了14身天龙八部护神像等,在涅槃像头部上方,画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奔丧和十大弟子举哀图,同时在佛床涅槃坛下,画天王力士举哀、须跋陀罗先佛入灭以及外道谤佛等内容。在涅槃像足部上方北壁,画的是各国王子举哀图,表现了各国在表达悲痛时的民俗。这些呼之欲出的逼真形象使涅槃情景引人入胜,感人肺腑,艺术地烘托出涅槃这一主题。


参观特窟是逐个查验收据的,如果某个窟我们没有买门票,那就要在窟外等候该窟的半小时讲解结束,随后再继续参观。刚巧按顺序讲解的前三个窟是我们买了票的特窟,于是等讲解员讲完这三个窟我们就脱队自行离开了。这时大概是1:20,位于崖面最高的一层。
我们按原路返回,途中拍拍照片,之后就晕头转向了;在地面保安小哥的指引手势下,找到了下楼的阶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