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上】|山西古建之旅(9)

标签:
古建筑山西大同华严寺善化寺 |
分类: 和小伙伴的旅行:国内 |
没去大同前,不认为有什么特别之处。印象里的大同还是煤都的工业城市轮廓。
去过大同后,方才知道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造,大同变得特别好。
从古都的角度评价,它非常符合我心目中的定位。整体文化氛围感极强,没被现代化进程硬生生割裂,或者修新做旧,它古韵盎然、形神兼具,就像是一座大花园。依我看,甚至比京城还要好。在中国的代表性文化名片里,北京、上海、香港、杭州、西安和桂林之外,应当有大同的名字。打心底里高兴咱们还有大同这样一座城市,恰是按照梁思成对京城的美好夙愿,在大同得以实现了。
之后,又看了纪录片《中国市长》的一些片段,更加钦佩当年耿市长对大同复兴之路探索的胆识和远见。贾樟柯的电影《任逍遥》和《江湖儿女》的故事发生地也在大同。

好友说,如若没了北魏,中华文明将断层甚至不复存在。这让我对大同的历史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对大同的欣赏也多了不同的角度。
大同古城
大同的第一印象来自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站牌,硕大的“中国大同”四字,不见“山西”踪影,彰显出大同的都城气魄和与众不同。
大同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古称“平城”,战国时赵武灵王初设,曾是北魏时期(公元398-494年)的都城,为我国的九大古都之一。早在当时,就已修筑规模宏大的城墙。历经千载,古城墙于2008年得以按明朝规制修复,北为武定门、南有永泰门、西为清远门、东为和阳门,呈现出如今雄壮的规模。这就是大同的城市骨架,再以四牌楼、代王府、九龙壁、华严寺和善化寺、鼓楼等加以点缀,充实血肉。不过,仅从外观上看,大同城墙和西安城墙如出一辙。






大同作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自古以来乃北方的边陲重地,兵家必争之地、胡汉文化交融的地方,所以能见到多民族留下的痕迹,成就了其1500年的灿烂辉煌。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元世祖之命出使南洋,途经大同,称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这里的商业相当发达,各种各样的物品都能制造,尤其是兵器更为出名。”明成祖和明英宗曾到此御驾亲征,有着“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
古城布局方正,四牌楼位于古城中央。牌楼见多了,但四个东西南北各立一方的牌楼我是第一次见,周围没有高楼大厦,举目四望,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么气派镇场的马路转盘,看着实在太新鲜了。虽然行人过马路略有挑战,但瑕不掩瑜,对大同的好感倍增。
从1830年绘制的《大同县城池图》来看,今天的古迹位置原封未动。钟楼和鼓楼分别在四牌楼向西和向南的延伸线上,东有太平楼,北有魁星楼。华严寺和善化寺则分别在古城的西南隅和南城脚下。






九龙壁原为代王府的影壁,1954年因城市建设,整体向南迁移了28米,一条马路将两者相隔开。建于明洪武末年,比北京的九龙壁还要早300多年,尺寸还要大,不过龙爪还是四爪。代王府是2011年后来复建的,最初是明代朱元璋的儿子代王朱桂的藩王府邸,后崇祯十七年毁于大火,仅九龙壁幸存,可谓是大同的一处超级豪宅。那庞大建筑群的孔雀蓝琉璃瓦顶让人过目不忘。
华严寺
华严寺属华严宗,分上下两寺。一说始建于北魏晚期,一说始建于隋唐。在辽金时期具有皇室祖庙性质。现存的大雄宝殿是辽金遗构,明代塑像,清代壁画。
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主要殿宇皆坐西朝东,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大雄宝殿三面壁上满绘壁画,据考绘制于清代光绪年间。2009年中央美院师生绘制了普光明殿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以此为背景拍出的照片非常唯美。我们笑言,五百年后也是文物精品。






薄伽教藏,就是藏经书的地方,为我国八大辽构之一。大殿中央,三尊大佛瑞座莲花座上,为佛教中的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佛。大殿的两侧后部,昏暗的光线里,满满的书柜,经书便是珍藏于内。一众辽代菩萨雕塑中,其中一尊合掌露齿菩萨,是重要的看点。与我们寻常所见的笑不露齿不同,该菩萨轻轻莞尔一笑,姿态灵动;望着她,似乎也能感受到亲切和善,如沐春风。在《佛像的历史》一书中,梁思成提到,“其中有立于莲座上者,合掌微笑露齿,最不经见”。
在云冈石窟的石像里,也出现个别的露齿菩萨,一说是辽金的文化不同所致。






善化寺
善化寺又称“南寺”,始建于唐代,辽代复建。其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其大雄宝殿位列我国八大辽构之一。寺内有一五龙壁。
梁思成如此盛赞善化寺:“其大殿、普贤阁、三圣殿、山门四处均为辽金二代遗构,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多珍贵文物,非始所料。”记载《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的石碑已经站立了800多年,堪称“镇寺之宝”。
三圣殿为中殿,建于金代天会至皇统年间。正面佛坛之上供有"华严三圣"佛像三尊,中为释迦牟尼,西为普贤菩萨,东为文殊菩萨。





大雄宝殿内供有五方佛像,从东到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闪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庐遮那、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
我们都对善化寺的金代塑像印象深刻,经过了清康熙年间的重妆施彩,但金塑风格犹存。为二十四护法诸天神,男女老少文武皆有之。此处的菩萨更具女性特征,体态更为婀娜,以及面容更为慈善,更具亲和力。虽然明知用“美丽”来形容菩萨未免过于肤浅和表面化,但确实是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词汇。其中,脚边立有一蓝色小鬼的一尊慈祥女性塑像,那便是鬼子母。那是她化身慈母之后的温婉端庄形象。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关于她的传说故事。
堪称为最美佛像的则在鬼子母对面的一侧,大吉祥功德天。她低垂着眼,仿佛对有所企盼的芸芸苍生流露慈悲之心。辽金时期战事频繁,匠人把安定和平的期望,借用这彩塑表现出来。抬头望去,她似有眼波流转,又深邃悠远,令我等屏息凝神,久久注视,忘却周围,内心归于平静。这美丽穿越了千年,令你我深深为之打动,不舍离去。






东侧十二诸天(由北向南):大梵天、散脂大将、日天、韦驮天、地天、火天、摩利支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鬼子母、深沙大将、焰魔天;
西侧十二诸天(由北向南):帝释天、伊舍那天、月天、罗刹天、菩提树神、风天、辩才天、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大吉祥功德天、密迹金刚、水天。
普贤阁与文殊阁为近现代修复,却也美之又美。
从善化寺出来,就是大同古城墙的南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