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2024巴黎奥运之旅(12)

标签:
巴黎奥运会法国旅游尼斯南法 |
分类: 带孩子旅行:欧-美-大 |
从摩纳哥前往尼斯,开车只要20分钟,但确认有车位的停车场花了一点时间。
一心想要享受海鲜大餐的我,执意把午餐地点定在了尼斯的海滨,但上网搜了一下没有发现生蚝拼盘,高温天气让穿着闷不透气的裙子临时找餐厅的我有点火大;按耐住烦躁情绪,终于在tripadvisor和大众点评交叉印证中,翻到一家老城外围的网红餐厅,评价还行,不用预约,直接walk-in,于是暴晒下又孜孜不倦地走了10几分钟路。
如此一来,尼斯的主线任务变成了吃饭。他俩都失去了拍照的兴趣,只有我趁着穿城的机会,努力辨识欣赏着这座海滨城市。






对尼斯的印象还停留在20年前,一张有着成片蓝白条纹沙滩伞的沙滩和蔚蓝大海的照片景象。那时出国旅行大热的欧洲目的地之一是法国,往往都是巴黎+南法的行程安排——在南法的阿维尼翁和尼斯之间,我毅然选择了阿维尼翁。
今天我终于来到了尼斯,亲眼见证蔚蓝海岸(Côte d’Azur)天使湾这片景色后,只能说,丝毫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当然,如果是第一次来欧洲,尼斯当之无愧一个非常不错的度假地,阳光、沙滩、美食、色彩,一应俱全。






尼斯是法国第五大城市,早先很长时间属于意大利萨伏依王朝的统治下,1860年才归属与法国。所以,这片法式浪漫背后,还有着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影子。我们沿着海岸线走,手边就是英国人大道(Promenade des Anglais,又称“盎格鲁街”),建于1824年,全长7公里,它是尼斯的标志性景点,种满了棕榈树和鲜花,聚集了最多游客的地方。
尼斯老城(Vieux Nice)渐渐远离在身后,它展现出的不仅是缤纷多彩的色调,17世纪的建筑风格,还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交融的独特魅力。







我一直对“尼斯”(Nice)这个地名感兴趣,一定不是英文的nice本意。查了下,果然其词根出自于其在古罗马时代的名称“尼卡伊亚”(拉丁语:Nicaea),有“胜利”之意,可能来源于公元1世纪时古马赛人与利古里亚人之间某场战争的胜利。
网红餐厅果然很大,几乎铺满了整个街角,店面还分区。我们选了他们下午开放的一片户外区域,找空位子坐下。期间不断有游客前来,仅有的两个服务生都忙不过来了,还不能催他们。
点了龙虾意面给V,不算很好,味道着实一般;海鲜拼盘自选了12只Spéciale N°1(大概是指尺寸)、 2只熟冻king prawn 和 1只熟冻atlantic crab(看起来是面包蟹)。生蚝倒是够新鲜,整体还不错,无论如何,这趟总算吃上了法国生蚝。



等吃完这顿饭(简直变成了下午茶),太阳也西斜了。天气没那么炎热,我也稍微有了看景的心情。虽然时间上看,大大拖后了进度,但反正整个计划就是没有计划,不如提前安抚一下司机的情绪更为重要。
我们拐进老城街巷,宁可多绕点路,尽可能多感受一点尼斯的vibe,再回到海边的停车场。有了光影的加持,曲里拐弯的巷道更有味道了,老广场、主教堂、菜市场、旧钟塔、铁窗花……后来不是跟着路线在走,而是我在追光。But,尽管我满怀创作的热情,队友们满脸都写着“不高兴拍照”五个字!【注:圣弗朗索瓦塔(La Tour Saint-François)】













有些地方只好远远地一瞥。从小巷出来,滨海的日光依旧炽烈。边走边拍,重回海边沙雅勒广场(Cours Saleya)。日间的暑气渐渐消散,石板道上支起许多商摊市集,等取车的间隙,和V逛了一圈,没啥特别可买的。仁慈小堂(Chapelle de La Miséricorde)就在广场的中心位置,夕阳恰好洒满整个建筑立面。
终于在英国人大道上安排了一张纪念照。
滨海一间挨着一间的餐厅游人逐渐多起来,而我们正准备离去。见到好些人衣香鬓影,隆重打扮,在一家餐厅外大排长龙,对于某些人而言,夜晚的舞台才刚拉开帷幕。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I LOVE NICE 的标记雕塑在远处的平台闪着醒目的黄,百年酒店內格雷斯科(Hotel Negresco)是此趟尼斯的最后一个瞬间。在车上记录一段黄昏时分的英国人大道,就像一场人生片段的闪现,我们谁都没有说话,也许是累了。
唯一的遗憾,没能去马蒂斯博物馆和夏加尔博物馆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