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我们这天的行程比较简单,从阿克苏位移到喀什。坐进车查了系统,绿码顺利出了,行程卡上也列满了密密麻麻的到达地。车子驶离阿克苏市区,我望向窗外,借此机会匆匆打量了这座城市。街旁的树上结出小果子了,再来不知何时。
一路上并无可看的风景,大多是寸草不生的荒滩戈壁;我们只管休息,并无多言。
路过一个服务区,进入使用洗手间需要扫绿码。
下午2点多进入喀什城区,半小时后我们已经身在喀什老城区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广场上。再次见到喀什大清真寺,心情按捺不住地小激动。距离上一次2002年第一次来喀什,一晃已经正正好20年过去,喀什城区变化很大。
我翻了一下20年前的游记,是这样写道,“到喀什的第二天,客户领着我们去艾提尕尔清真寺。它始建于1442年,是全国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伊斯兰教礼拜寺。我们不需要客户作陪,可盛情难却。喀什旅游产业开发得较早,所以清真寺也容许女宾入内参观,但必须严守寺规,谨慎行为。这座寺庙非常宏伟,整体呈黄色,以砖石和木材为主要建材,饰以雕花。进门后即内广场,宽阔方正,也可供教徒礼拜。主殿内正中墙上有一壁龛,内置轿式宝座,需脱鞋进入,不得戴帽。每逢做礼拜时,阿訇站在龛内诵读经文。可以想象几千人同时做礼拜的宏大场面。”。那年我们从阿里转山出来,翻越冰达坂经叶城、泽普抵达喀什,喀什只是匆匆走过,已留下深刻印象。
今日造访大清真寺,心境全然不同往年,纯粹念个旧。不过刚巧是礼拜的时间,要等一下才能对外开放。我们便在广场上随意走走看看。
树荫下花坛上闲坐了不少头戴花帽的维族大爷,一言不发,若有所思。清真寺外有一条很短的商业街,我们见维吾尔族刨冰制作起来颇有阵仗,上下甩动,那冲起的水柱竟有半人高,于是点了两杯尝试。味道喝起来很像新疆流行的格瓦斯,加了酸奶、蜂蜜和糖浆,好喝。
清真寺广场一侧是喀什有名的金铺一条街,我们也推门进去看了看,售卖的都是维族人喜欢的沙金,纯度上比999纯金要低很多。除了维族风格的耳环和项链,见到用于维族帽装饰的一套印花金箔样式,颇为动心,问了价格,计算器按出来的总价也要小千呢。旁边店铺卖的英吉沙刀子也是好看得很。
晃了有快一小时吧,出了商铺门,抬眼见清真寺门前突然就挤满了游人。我们也匆匆赶到排队,一时不知哪里买票。听旁人指点,网上买扫码进,一阵忙乱之中,跟着众人就进了清真寺。
里面基本上就是我记忆中的模样。20年前还用的是胶片机,所以也没拍什么照片。这次我尽可能拍的多一些。
相比挤得水泄不通的礼拜大殿,外面的小花园就清净多了。我们没有久留,快速兜了一圈就撤了。
吃好饭、备好干粮的司机师傅再次接上我们,送我们到酒店,此行包车到此结束。酒店也是主打“怀旧牌”,依然是20年前住过的“其尼瓦克宾馆”。20年前的游记写道,“客户安排我们入住的“齐尼瓦克宾馆”,在维语里,意思是“大花园”。在19世纪末2 0世纪初,这里是驻喀什的英国领事馆。住在当年英国领事馆的老房子里,仍然可以捕捉到探险家斯坦因笔下描述的鲜活景象。”
我们正办入住,前台提到酒店为客人方便设置了核酸点,一回头司机师傅又返转了,他说想在酒店把核酸做了,但需要是酒店客人和提供房间号。与人方便我们就一起做了核酸,他正式与我们道别,据说是当天开回乌鲁木齐。
从酒店房间能见到新老喀什城区。
吃过午饭,我们去到酒店设点的旅行社打听有没有团前往慕士塔格。一个大姐很耐心也有经验地一一回答了我们的咨询,还说次日就能去,尽管冰川不开,但能远望到雪山——正合我意。
看时间尚早,按照大姐所指点的,我们便打车去了喀什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边境通行证——是的,去往慕士塔格的路上已经是边境地带。
路上经过了喀什市人民广场,也邂逅了“深圳市援疆大巴”。
办证大厅全是人,排号的人据说都要等到晚上下班以后了。工作人员说最近一个月办证的人很多,她们经常要加班加点,说话说太多,嗓子都哑掉了。V在16岁以下,不用上楼单办,可以附在大人的证件上。我们在6点拿到了证件,好久没见这个边防证了,也是有点亲切。
要圆梦了,我又激动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