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斐济(4)|与鲨鱼一起浮潜

标签:
海岛旅游育儿斐济 |
分类: 带孩子旅行:欧-美-大 |
这天的活动是整个行程的高潮——与鲨鱼一起浮潜(snorkeling with sharks)。
昨日预定了出海,Joe说早餐后海滩集合出发,于是我俩心心定定去吃个半自助早餐。打开房门,便见草地上疾走的秧鸡来回觅食,而海滩则站了些人在钓鱼。
当时餐厅还空无一人,我们挑了靠近户外的室内落座,既有冷气,又有自然风。餐厅服务员作了简单介绍,特别建议我们品尝一款local food,说是Fiji style bread,“in Fiji you must try”,所以我们就取了一个看起来像是我们油炸糖糕/甜饼一样的糕点(其实我俩平时都不喜这类食物)放到了盘子里。




没想到这本地典型食物招本地小鸟喜爱——刚坐下没多会儿,我才刚吃一口斐济面包,飞来一对红领吸蜜鹦鹉(collared lory)。先是在邻座打探,后来便大胆地飞来我们桌上了。上桌也不客气,踱步逡巡打量了一番,直接就你一口我一口对斐济面包下嘴了。V开始还觉得有趣,但当鹦鹉紧接着又跳上杯子,小爪子勾住杯沿,使得橙汁也瞬间沦陷时,无奈之下她只能紧紧护住她仅有的炒蛋盘子。斐济面包送它们了,果汁也放弃了,坚决护住那盘蛋。
起初我以为这是酒店养的鹦鹉,所以不怕人,也习惯了在餐厅找食。后来查了资料,得知这鹦鹉也算是斐济雨林生存的特有品种,它是唯一适应城市景观的鸟类,在苏瓦市区随处可见。所以,这一对儿兴许不是养的,可能是迁徙来的。斐济语称之为 kula。




与鹦鹉共进早餐完毕,回房换了泳衣,带上浮潜装备,走去沙滩坐等集合。我们闲坐期间玩了吊床、捡了贝壳、看人家钓鱼、观察沙滩上小寄居蟹搬家的整个过程。社牛一家只见妈妈一人,了解到是小朋友还未能熟悉面罩呼吸,所以暂时就没同行。他们在斐济要慢慢玩上半个月,所以有的是时间。同船的还有在新西兰生活的一家四口,华人,很和善。交谈中得知社牛是英国人,一家旅居香港。

海滩上又传来欢迎仪式的歌声,接驳小船载来了新上岛的客人,如同我们刚上岛那天一样——看来村长Henry要带着他的员工和吉他每天唱上至少10几遍welcome song。我明白了,只有等接送客人的任务结束,才可穿插使用接驳小船安排其他出海活动。
果然待客人上了岸,远远的,船长招呼大家陆续上船。他和一个staff带一众客人从金银岛出发,坐船出海去往45分钟船行距离以外的海域,进行一项独特的水上活动——和鲨鱼一起浮潜(snorkel with sharks)。起初我和V对能见到鲨鱼都没有什么信心,认为可能是一个存在率很低的事情。昨天在预订活动的时候,我还问了下“snorkel at reef”和“snorkel with shark”两者除了见到鲨鱼,有什么不同。当对方说没什么不同时,我都惊讶了。和之前码头店铺的说法不同,工作人员也明确告知儿童可以参加鲨鱼浮潜。我们当然欣而往之了。



确实没想到,只是坐在船上,将目光越过船舷,便能轻而易举地见到玻璃海中大片黑白条纹的鱼群,其中也有鲨鱼穿行。同船人已穿好自己的脚蹼等装备,迫不及待地入水了。此处水深大约6-7米,V刚开始是拒绝救生衣的,随船的staff主要跟着她,后来游了一会儿,她觉得穿上救生衣可以更专注看鱼,于是还是穿上了。大家散开后,在staff的鼓励下,主要是V面前不能怂,我这个旱鸭子也下水了,扶着他游了一小会儿。
将头埋入水中,便见到一番更精彩的海底世界。无法形容第一眼的感受,只觉得“哇”的一声被惊艳了,不虚此行。这种探索的快乐是看水族馆里的大鱼缸所不能比的。数不清的热带礁鱼在一大片珊瑚礁周围生活,这里应该是它们的大食堂。果真多条鲨鱼靠近水底来回逡巡,完全不需要凭运气就能看到。小鲨鱼们自顾优雅地游弋,据说没有利牙,不咬人,与人相处和谐。它们当中有的背鳍和尾鳍是白色的,有的始终大中小三鱼排列同行,有的则兼容并收腹部吸着若干小鱼。后来查资料得知,比较常见遇到的鲨鱼主要有两种:白鳍礁鲨(White Tip Reef Sharks)和黑鳍礁鲨(Black Tip Reef Sharks)。它们都喜欢较浅的水域,因此浮潜也能看见。白鳍礁鲨是好奇宝宝,不会害怕接近人,而黑鳍礁鲨则比较胆小,如果感到受到威胁,它们会回避。同船的一个小朋友说他数了,总共看见了20多条小鲨鱼。

就在这时,正当我沉浸在看鱼的美妙之中感觉一切良好时,V游向我,脸色不佳,举着insta360——我瞥了一眼,只剩了一个空壳子,便猜到了七八分。果然,她近前说道,“镜头不见了”。原来她穿上救生衣后,才刚扑腾两脚,靠磁力吸住固定的仅食指长的镜头就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甩掉了。“不知道掉哪儿了”,她慌了神。听言之,我立即探头看了一下海底,水很清,果然很容易就发现了躺在海底的白色镜头。于是我向staff求助,描述了外形,指出了方位,请他出手帮忙。好在人造物的白色并非海底世界特有的,所以颜色对比挺明显。这位staff果真也不是吃干饭的,熟谙水性,无需任何呼吸装备,只用了10几秒就潜到水下,快速打捞救回了镜头。千恩万谢,V几乎以为捡不回来,白白拍了那么多,快哭了。所谓大海捞针,与其丢失镜头空白一段回忆,不如为任何金钱都买不回来的经历做出点补偿,所以事后我给了这位staff一笔丰厚的小费表示感谢。
等后来回到房间导出视频,发现镜头在跌落过程中仍在拍摄,而且巧的是保持镜头向上,因此无意中成就了一段如大片般的视角,算是惊险之余的意外收获了。最搞笑的是一条厚嘴唇小鱼经过时好奇露了个脸。也多亏了这片清澈见底的海,多亏了海底比较平静……
在staff抢救镜头时,不得不放开了我,我只能很紧张地用尽力气抓住了船的尾舷,随波逐流。船长看我实在狼狈,好心在一侧放下梯子,我于是一点一点地扶住船边,挪去梯子,挂住,保持身体在海浪中的平衡。社牛家长人很好,有过来主动问我要不要扶着她带着我游,我谢谢她婉拒了,给别人添麻烦不是我的风格,我觉得挂在梯子上看鱼也很好。其实挂着也不容易,海浪令船摇晃的力量很大。
反正一点没耽误看鱼,那小男孩数的20多条鲨鱼我也都瞧见了。鱼群就在我眼皮子底下主动游来游去的,我也能稳定拍摄。我一手挂梯,一手持iPhone12+深圳欢乐谷玛雅海滩买的防水袋直接拍。
大概在水里玩了一个小时左右,最后其他人都陆续上船了,V仍意犹未尽游个不停。insta360没电了,拿着我的手机继续拍。大家都赞她浮潜做得非常好。而笨拙的我连登船都需要船长用力提我一把才上得去,这让我想起阿里转山时牧民把我拎上牦牛的情景。


浑身淌着水,难掩兴奋之情,大家讨论着在水下所见,坐船重新回到岛上。时间刚刚好,赶上吃午饭。
我们经过活动中心,又去问下午能不能钓鱼,Joe说下午三点会亲自来度假屋找我们给答复。三点他准时出现,不过说下午还是不行,但是明早6点可以。我还在犹豫要不要那么早出海,V一口答应下来。
余下的时间无非继续泡在酒店泳池里,直到又是晚饭时间。当welcome song 在餐厅第n次响起,我俩匆匆结束晚餐逃回了房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