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摩洛哥拉巴特 |
分类: 和小伙伴的旅行:国外 |
摩洛哥四大皇城中,我们所探访的最后一个,拉巴特(Rabat)。也是我们在摩洛哥行程的最后一站。
快进城的路上,司机告诉我们,绿色屋顶的建筑就是王宫。
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始建于1150年,作为首都已经一个世纪之久。它滨海而建,气候宜人,可是老城里浑浊不堪的空气让我呼吸困难,终于喉咙灼痛,无法入眠。
城里的游客依然不算多。
没去成蓝城舍夫沙万的遗憾,似乎在这里得到了一些弥补——因为我们意外地发现,拉巴特的老城麦地那,也是蓝与白的浪漫小天地。
我们步行前往雄踞海边悬崖的乌达雅城堡(kasbah des oudias),城墙沿海岸线延伸。它是由阿穆哈德王朝在12世纪中攻占拉巴特后兴建的,在2006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过马路的当儿,一个当地帅哥追上我们,同我们搭讪几句,英语特别好,想带着我们游览他的家乡。b姐姐跟他聊得好好的,被我无情地“棒打”了,以我的经验判断,生怕最后被他带着“游花园”,然后索要小费——还不如早作了断。
穿过雕刻着贝壳形状花纹的乌达雅城门(bab oudaia),城堡内的景色迥然不同,小清新的蓝白色扑面而来。有点恍如希腊圣托里尼的模样,随处也都可见慵懒轻巧的猫星人。
我们顺着主干道(rue
jamaa)漫步,欣赏着当地居民所营造的独具匠心的小区。房屋的外墙多为白色,然后下半截、窗户和门刷成蓝色,昔日的门牌号延续至今,具有安达卢西亚特色。17世纪时,被西班牙驱逐的摩尔人聚集到此地,凭借天然地理优势,攻击欧洲基督教国家的商船。
商店大多在主干道两侧,没开门。还有一所小型的博物馆,邮票卖完了。
偏离干道,钻进住家巷子里,则幽静曲折,还有断头路。
当时我们不知道,这片区属于城堡的“山顶”,而“半山”及“山下”的建筑则是另外的粉色、棕色或淡紫,用以区分。地中海的蓝天海水映衬下,倒也是挺浪漫。只是不知这浪漫是与生俱来的,还是舶来品呢。
不经意走到尽头,来到一片开阔的观景平台。海风吹来阵阵爽意,凭栏远眺,眼前是广阔的大西洋波涛拍岸。bou regreg河从这里的入海口流入大西洋,拉巴特老港和对面的塞拉市尽收眼底。
在摩洛哥旅游期间,并不会听到在穆斯林国家旅游时听到的每日五次高音喇叭。听说,阿拉维王室是穆罕默德的后裔,而这个国家之所以政治安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国王以圣族后裔自居,其合法性无人可以质疑。
自1666年起,阿拉维王朝开始执政至今。拉巴特的新城是沦为法国保护国时兴建的。几十年的保护国时期,法国对摩洛哥民众的宗教信仰、民俗和历史传统等方面,采取不干预的政策,带来了欧洲的民主体制,留下了一个议会制度。
我们当时匆匆离开城堡,走路下山。
遍寻餐厅不到。好不容易走到麦地那边上的一家酒店,人家只有喝的,连简餐都没有。问附近餐馆,都在麦地那老城里头,最近的也要走20分钟。
这时出现了一位好心人,打算为我们带路。走了大约200米,我们觉得太耽误功夫,就又找借口谢绝了对方的好意。搞得他好像被我们误会,表情比较失落,我赶紧上前用最隆重的词安慰一番。
一当地居民端着盘子经过,香气扑鼻,我们截住他,问,这是什么?他掀开盖子,说,鱼。我们厚着脸皮问,我们可以去你家吃吗?他笑着说,可以啊,但这条鱼是给别人送去的。那餐厅在哪儿呢?没餐厅。
b姐姐大发雷霆,好在不讲究,路边摊也能对付,大赞摩洛哥肉夹馍好吃。
只好,悻悻转而往穆罕默德五世的王陵(mausoleum of mohammed v)参观。
这个陵墓除了穆罕默德五世以外,还有现任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父王哈桑二世及其叔叔的皇陵。
陵墓建于1962年,但穆罕默德五世逝世于1961年。
这座陵墓建在“未完成清真寺”旁。因为摩洛哥独立之后,穆罕默德五世曾在这里做了独立后的第一个礼拜,所以此处除了宗教意义外,还有相当重要的政治意义。
哈桑塔建于1195年,本来是打算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的宣礼塔。可是,苏丹Yacub al-Mansour不幸于中途去世,建设也随之中止。
人们曾加筑宣礼塔,也就是哈桑塔,但一场火灾,让原本计划建造的85米高塔烧到只剩了45米残骸。柱廊在大地震中受到损毁,现在看到在未完成清真寺的地基上,有着200(300多?)多根柱子,以及原始未经修葺的一截古城墙。
拾阶而上,与卫兵擦肩,进入陵墓内部,请勿拍照。人们从楼上俯瞰陈放在地面大厅中央的一部花岗岩灵柩。四周布置朴素圣洁,不失尊贵。灵柩旁坐着一位阿訇在不停地诵经。
我们没有在陵墓久留,感觉就算想歇脚,一想到脚下是陵墓坐着也不太合适。出门碰巧遇到卫兵换岗,看过就走了。
饿着肚子前往摩洛哥考古历史博物馆。不巧的是,人家内部整修,关门谢客。因为预留给博物馆的时间没用上,时间还充裕,反倒是不知该去哪里了。
肚子唱起空城计,于是一心一意找个饭店安抚它了。
排名靠前的饭馆的地理位置不错,不过我点的那条鱼臭不可闻。一来一去,竟然又回到了乌达雅城堡一带,差不多是拉巴特的最北端。
走去城堡中门时,惊见一大片的穆斯林墓地,风水甚好。
回到堡内,走的是中门,直接进入一个郁郁葱葱的安达卢西亚花园。花园里游客不少,于是招揽生意的hana大婶也多。她们都说着,free free,喜欢再给钱。然后身体就凑上来,作势就拿起你的手臂,洒上颜料。通常遇到这种,我是毫不犹豫避开的,凶一点也无妨。不可能免费的啦!若你稍有迟疑,可能就中了坑。
勾画完后,开口便要“巨额”手工费。一番扯皮之后,也许你能用10-20个迪拉姆脱身而去。
但说真的,我余光瞥到的都不够精致,色泽上感觉也很廉价,像一坨便便,全无兴趣。等上面的颜料干透剥去,花纹能在手上逗留三天左右吧。
随性而走,来到著名的摩尔咖啡吧(cafe maure)。在这样的景致中,喝着薄荷茶,配上甜点,欣赏水上风光,也是一件幸事。
一位西班牙女子即兴跳了一段弗拉明戈。
从城堡出来,走到对面马路,又是一头钻进了麦地那老城的市集。最后采购了点手信什么的。
摩洛哥之行,收尾了。
次日清早,我们直接赶赴卡萨布兰卡机场。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回家。
2017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