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森垂死的狮子

标签:
旅游 |
分类: 带孩子旅行:欧-美-大 |
出门就晚了,从苏黎世坐火车到琉森已是午后。从火车站沿湖畔慢慢走去老城区,不想中途又慌乱一团,四处找洗手间给妹妹头处理大事,最后从高阶上的豪夫教堂(Hofkirche)开始漫步“最瑞士”的城市——琉森。
豪夫教堂于17世纪制作的管风琴非常有名。8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本尼迪克特派修道院。1633年时修道院被大火烧毁,1645年重新修建。这里是瑞士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式教堂,但是几乎没有游客。我们好奇游客都去了哪里,后来才知道各大钟表店里人头攒动。
附近没有什么餐馆,看起来集中在遥远的市政厅一带,于是我们就近咖啡馆买了三明治,就着木舍外的长椅简单饱腹。之后,走了几个街区,买买心仪的手信,边就逛到了狮子纪念碑(Lion Monument)。
王者将死的场景往往悲壮,正如纳尼亚王国的阿斯兰(Aslan),代表着智慧、仁爱、荣耀、正义与力量的雄狮王,率领善良的孩子们对抗邪恶冰女王,最终为保卫王国而牺牲自己生命时,我不禁在电影院里默默留下了眼泪。而在琉森一个公园里,隔着一泓潭水之上,面前的这只垂死的狮子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狮子”,它是马克吐温笔下“最悲伤、最令人感到哀恸的雄狮”,同样让人为之悲切而动容。
石狮栩栩如生,仿若有情,神情显得特别地悲伤。狮背插着一支断矛,无力瘫软伏在地上,眉头深锁,似乎耳畔便是狮子残喘的气息,它血就要流干,却不忘用右爪守护住有着瑞士国徽的盾牌及长矛。这上面有一句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意为「赫尔维蒂亚人的忠诚与美德」,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瑞士雇佣军的信守承诺。了解瑞士的人,可能曾听过瑞士成为永久中立国的条件与因素,独立之后为了维持瑞士国的永久中立,瑞士军人经常充当雇佣兵为别国出征,而这只狮子正是象征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受雇于法国誓死保卫路易十六在1792年前后战死异乡沙场,永远无法回归故乡的近800位瑞士佣兵们。
一曲《江南style》把略显沉重的思绪拉了回来,回头一看,现场不知何时闯入一群活力女孩,当着游客的面,大跳起热舞,众人也随之欢快地打着拍子。
时间不早,我们继续穿过商业街,向着游客最为集中的卡佩尔木桥(Chapel Bridge)水塔 (Water Tower)走去。卡佩尔木桥(教堂桥)是在14世纪上半叶作为城市防御设施的一部分而建成的。它的名字源于近旁的圣彼得小教堂。其彩绘廊顶画于17世纪添加完成,以瑞士和琉森市的历史场景为内容。在1993年的火灾中该桥受到了严重的焚毁,但在次年进行了修复。卡佩尔廊桥和八角型水塔是琉森,乃至瑞士的标志性建筑。
市政厅附近的空地上有农夫市集,好奇钻进人群看了眼,是一个当地的奶酪集市。
抢在商店打烊前,买下一对超值的长皮靴,大多数商家才下午四点就收档了。不过这里的一些钟表店为了迎合中国游客的购物习惯,通常营业到晚上7点,已经算是本地很晚的关门时间。在一家名表店,妹妹头受到了广大华人店员的喜爱和追捧,被团团围观,大赞她可爱像极了“蒙奇奇”。她回应笑的时候还要捂嘴,更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我觉得这娃娃大概往能谐星方向发展咧。在名表店反复比较之后踏出门,这才发现天色已晚,本来担心回到苏黎世酒店太晚吃饭影响她休息,结果一来遍寻不到适合妹妹头的餐厅,二来她在我们找的过程中睡着,便决定回到苏黎世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