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标之一:大芬村

标签:
随便说说旅游杂谈 |
分类: 文艺菜 |
脑子一热就奔过去了,主要还是想散散心,读了Kassie的一日游,看看名声在外的“大芬村”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深圳“城中村”——色彩呢,比其他的村子斑斓了些,内容呢,以绘画作品展厅替代了家居住户。这里是中心广场,立着“达芬奇”的头像,另外的雕塑群则缺少了鲜花的陪衬,倒是与垃圾箱共舞。广场相邻的是“大芬村美术馆”,看着挺正统气派,但“暂不对外开放”。
城中村的特色之一就是“握手楼”,这些楼楼之间的窄窄通道便成了户外展示的地方。临摹的作品是占据很大比例的,但能凸现自己的风格的作品也有不少。绘画艺术成为产业,甚至流水作业,总难免有些怪怪的感觉。
艺人,或者该称作“匠人”正在作画,用油画刀将厚厚的颜料堆上画布。
这是工作台的背面,画画结束后留下的印迹,我觉得天然也成一幅画。
老外偏于中国风,江南水乡,我也挺喜欢。一些当代中国画家的临摹作品也十分受到老外的青睐。
一个叫“七阳山”的展示长廊,不知原来是否青砖建筑和青石板路。里头还有一个大的天井,改成了戏台。
舞台上方的玻璃池,养着几尾小鱼。红歌唱响“大芬村”。
简单转了转,如果有心看画寻艺,不妨多爬几栋农民房的楼梯,很多设了3楼4楼的展厅,应该会很有斩获。有间“叁 伍
柒”画室的作品颇具风格。
下雨前的空气异常闷热,趁雨点砸下来之际,离开。那面画墙就在“大运会志愿者站”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