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

(2007-11-25 23:59:38)
标签:

杂谈

分类: 两个人的旅行:欧美

......塞纳河水在流淌,我们的爱情向远方......巴黎再没有以后,只有这瞬间......

                                                                    —萨特.波伏娃

开迷蒙的双眼,晃一晃昏沉沉的脑袋,依稀是下铺的德国老头上半夜咳嗽的声音。这一夜几未眠,料想必是年纪大了,骨头硬了,即便是火车包厢的软卧,也着实难以安然入睡。我揉着胀痛的腿,跳下床铺。包厢外的老头见我起身,十分礼貌地上前道歉,唯恐夜里惊扰了我。这倒让我不好意思起来,连连说没有的事儿。

 

再有一会儿就到巴黎了,天色渐白。同包厢的一对德国老夫妇是去巴黎度假的,只因那老妇年轻时曾在巴黎住过一段时间,有了念想,就拉着丈夫一同来看看她生活过的城市。我在想,巴黎怎样地迷人,人们去了还想要再去……

 

昨晚露了一面的乘务员将收取的欧洲火车通票还给我们,上面俨然印上了今天的日期。当下,心凉了一截,这个印戳在我们的计划之外。昨天856分上车,按我的理解,应当能cover掉今晨7点之前的时间。忙翻看乘车规则,不死心又去问乘务员,他目光坚定地告诉我们,我们的理解是错的,这个戳是对的。这直接导致通票天数不够用,此后某一天行程的火车票我们必须额外单买!法国人比德国人严格嘛!在德国乘坐城际列车时,一般都没有人查票,偶尔查了的也不往票上做记号。(Tips19点以后的过夜火车行程要单算一天。由于我的理解失误,使得我们在欧洲搭乘火车的实际天数比计划天数多了一天,不得已在后来购买当天的车票,同样的行程同样的车型,无论对比网上提前订购,还是对比通票日均价,单买都贵出许多去。)

 

有点郁闷地走下站台,立马就看见了等候多时的丽友人老公LS。这一大清早的,6点多钟,够他折腾的!他在巴黎已经住了6年啦,接下来的三天等他安排就好了。我已经摩拳擦掌要展开丰富的行程了,没想到他比我更积极,不仅提前准备了巴黎城市地图和交通线路图,还打印了三天的行程安排表,详细到每个小时应该在哪里逗留,包括大餐地点,还有泡吧夜生活呢!这个久居巴黎的人,想必已经接待了众多国内友人,俨然旅行团地陪水准啦!

 

LS陪同我们去离里昂火车站(Gare de Lyon)不远的酒店放下行李,紧接着步行一站路去巴士底广场(Bastille)吃早餐。太阳此时才忙不迭地升起,金色顿时洒满了整个广场,七月青铜柱上的自由天使,呈空中跃起姿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脚边鸽子咕咕的呢喃中,我们坐在露天的座椅,无比轻松地享用一份简单而标准的法式早餐,咖啡加上羊角面包,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早在很多黑白老照片上就看过法国人的这份闲适,陌生的是今天我却坐在这里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有点奇妙啊!

 

完成早餐的时间恰在预定计划内,乘地铁到达卢浮宫博物馆(Louvre)的时间也刚刚好。欧行前恶补的欧洲绘画和雕刻艺术知识即将派上用场咯!LS放我们自由活动,他则赶赴一个朋友的婚礼,约好卢浮宫结束后再见面。

 

LS的指点,卢浮宫必看的三件藏品是:蒙娜丽莎、维纳斯和胜利女神。前两者国人非常熟悉,后者我没有概念。另外,卢浮宫大得惊人,四层楼的展品,一样样细细揣摩的话,得花上数周的时间。按照JS的介绍,德农馆、叙利馆和黎赛馆之中最值得看的是第一个。我本假意文艺青年,能在浩瀚的文艺海洋中扑腾那么一下子,就自我感觉良好了。我对雕像兴趣不大,一般的油画艺术我又不懂,去过雅典国家博物馆可以忽略希腊馆,去过大都会博物馆可以忽略埃及馆,去过乌菲兹博物馆可以忽略意大利油画区……所以,我们的目标锁定在德农馆的几个绘画展区。

 

卢浮宫在查理五世时期是当时的皇宫,后来在拿破仑时期才成为的博物馆。人们往往把目光投向浩如烟海的艺术珍品,却忽视了卢浮宫本身的艺术价值。这座宫殿外观气势宏伟,内部精美华盖,堪称宫殿中的精品。

 

我们直接冲向蒙娜丽莎,和我们一样的还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台阶之上,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The 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是必经之路,第一眼已经被她迷住,心里格登了一下。惦记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Mona Lisa),随大流右拐入绘画大厅。不用找,人最多的地方便是。蒙娜丽莎被厚厚的玻璃盒所保护,还围上护栏,距离很远,看不真切,熙攘的人群很激动,闪光灯此起彼伏。听LS说过不能拍照的,可见仍是众愿难违,面对情绪高昂的民众和黑压压的镜头,工作人员并不加以阻挡。蒙娜丽莎是个谜。她的微笑是个谜,她的由来是个谜,而藏在她身后的故事更加谜中谜。

 

DGG不屈不挠地对着玻璃下的蒙娜丽莎拍照,我看着蜂拥而来的人潮,索然无味。催DGG快走,我要去看胜利女神。胜利女神是一件古希腊的艺术珍品,大概在公元前23世纪之间完成。发现这尊雕像时,女神的头部已不知所踪,唯有美丽的身躯优雅地伫立在船头上,右脚微微前迈,她的衣衫被海风吹起舞动着,背后的双翼向天空伸展,似乎随时准备腾空而起,又似乎正在迎接风雨的洗礼……她就这样坚定地站着,浑身散发着无尽的力量;她给人遐想的空间很大,有一股胜利者豪迈的气势直逼而来,却又不失女性的柔美。我在女神脚下逗留了近半个小时,怎么看都不够,无论哪个角度,都是那么地完美。她理应被安放在台阶尽头的这个位置,拾阶而上,才能瞻仰英姿俯首称臣;她理应被大厅上方穹顶透出的自然光所直射,柔和的光线洒落,女神如同从天而降;她的身躯要是完美无缺的,可能反而失去了想象的张力;我无论如何想不到,应该是怎样的一副面容和表情才能配合?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她,前去看最后一件旷世珍品——维纳斯(Venus de Milo)。

 

维纳斯一点也不美!在我眼中,她甚至有点比例失调。好吧,就算古时的审美与现代不同。但我相信我的感觉,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一尊雕像让我失望了。

 

一般国内的团队游客也就是完成三大件,就结束卢浮宫的游览了。我们俩的参观却刚刚开始。观赏艺术品,能让你产生共鸣的就是你心目中的佳品,这就是我的原则,要有感觉。不过凑巧的是,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再对照说明,发现还都是名家的大作。(看来大师风范不是盖的,这艺术鉴赏力也需要天赋,呵呵。)

 

一楼主要是雕塑作品,有一尊维纳斯雕像非常逼真,美得令人不忍直视。二楼则陈列包括达.芬奇、拉斐尔、戈雅在内等众多名家的大批的绘画作品。必经的胜利女神勾走了我的魂魄,我坐在石阶上,怔怔地看着她发呆,心中只容下这尊胜利女神了。我脑海中浮现一片波涛起伏的大海,一艘战舰向岸边驶去,胜利女神迎风而立,翅膀奋力张开,也许此时,她脸上正挂着胜利的微笑……我怔怔地想,这一呆,又是半个小时。是谁创造了她,令她那么迷人,摄人心魄?

 

之后的2个小时是这样度过的。我们按顺序沿大厅参观,每及一幅画作,我迅速在脑海中予以搜索,回忆是否在《欧洲绘画史》等书中见过此图的介绍,然后告诉DGG,“这是名画……”云云。遂举起相机,拍下留念。最打动我的不是达.芬奇的作品,也不是提香的作品,而是一幅我无法与我的记忆相匹配的画。画中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她双眼闭合,已经死去。她身着白色纱裙,飘浮在水中,双手被缚,清冷的月光照在她白皙的皮肤上,金色柔美的长发披散,显得是那么地楚楚动人。是什么原因让她死去已经不重要了;水的波纹清澈,少女的面庞上方有一光环,或许,她已经幻化为了美丽的天使。

 

就这样,时间很快溜走,2楼和3楼的艺术作品被我们逐一欣赏。1点是约定的返程时间,按计划我们已经吃完午饭,在回酒店的路上。可我们还有四楼没有看呢。身体太疲倦了,因为休息不好,使得我们在最后一个小时疲于奔命,只是为了不枉来而看一眼,没时间细细品味感觉了。当时针指向下午2点,我们在卢浮宫已经马不停蹄地走了5个小时,滴水未进,看不够,不想离开。可是,无奈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我再也支撑不住了。

 

回到酒店check-in兼洗澡,只是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稍微调整了下。换下火车上灰暗的色调,穿上明亮的色彩,噢,这里是巴黎,亲爱的,Paris啊!

_DSC61450000_DSC62220000DSC_63660000_DSC63100000DSC_63890000

DSC_63570000DSC_63680000

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9月22日:巴黎没有以后,只有瞬间(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