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Lorenzo Nanni——编织出生命 [surface]

(2010-02-24 16:51:03)
标签:

杂谈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540/3919273962_7cf1a6c3bb_o.jpgNanni——编织出生命 [surface]" />

长着硕大眼睛的海星、流淌着汁液的米兰达猪笼草、呈黑色的人体内脏、纠纠缠缠如巨型蛔虫般的大肠组织……这些乍听起来耸人心神的画面全是由艺术家Lorenzo Nanni为我们建构而成,他的通天手段并无别家,唯刺绣女红耳。

编织界的达芬奇

Lorenzo Nanni,29岁,目前生活在巴黎,用编织技艺创造出各种光怪陆离的作品闻名。于常理而言,编织刺绣总是令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如中国的鸳鸯绣便是男女姻缘的象征,但这个有趣的人总会被器官类的东西吸引,他的作品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充满了不可思议的邪恶。无论是生物内脏、肌肉组织抑或是植物的种种器官,都是他藉以解剖并重组的好素材。

他每样作品都离不开对生物、植物的解析,但并不是简单地将个别器官放大,成为作品,而是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它们在分拆后再重新建构,想像一下狮身人面或牛头马面之类的样子吧,就是这样的荒诞。而他对器官炽烈的热爱,也让人禁不住暗自叹奇。Lorenzo Nanni表示,“其实我也不知道对生物和解剖的兴趣是从何而来。或许同孩提时期有关,我曾在意大利度过一段童年时光,大多孩子都喜欢阳光沙滩,而我的乐趣却是在沼泽地和阴僻处钓青蛙、捉壁虎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昆虫。甚至还像达芬奇般收集了很多稀有标本之类的东西来琢磨。可惜我读书时理科成绩不怎么样,否则我现在可能是一个兽医。”

由始至终,Lorenzo Nanni都相当肯定学生时代对他如今的影响。最初在意大利学艺术,之后辗转至法国巴黎著名的艺术学府Duperre艺术学校,学习编织设计和刺绣工艺,3年时光带给了他全新的视野。Lorenzo Nanni回忆道:“我一直认为我在学生时代有相当大的自由,这全拜我伟大的刺绣老师所赐,他们从来没有扼杀我的想象,让我尽情试验。所以我如今得以打破规则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编织技艺。”

在开始之初,他曾研究了3年的人体结构,甚至解剖学、植物学之类的内容都有所涉猎。因此你能看到他用珠串缝成的血管、小肠和心脏等器官。Lorenzo Nanni把他的作品命名为假性珠宝(prosthetic jewellery),“非珠宝之名,却有珠宝之实。”说完还不忘添了句:“虽然不是真的珠宝,但采用的素材可都相当昂贵,全是真丝、水晶颗粒之类的东西。”

凭借着对艺术解剖学的运用和创新,他创造了编织饰物对身体的修正,于肉体上的刺绣,利用头发和血液以及更多充满隐喻的指代标识。在他眼里,器官已不是简单的生物或植物的物质结构,解剖也不是揭示人体的外形变化规律,而是如达芬奇所言的“说明情感、心理境况、修养和灵魂等在物质上的反映”。

虽是死物,却有灵性。Lorenzo Nanni的至高目标便是创造出“最终样式更加自然,尽可能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或许,有朝一日你甚至能看到他创造出一具具如米开朗基罗手下的人体雕塑,不是用石头,而是丝缎、珠串等各种稀奇古怪的材料。

亚文化的情感媒介

Lorenzo Nanni的作品极难归类,不仅从外形上难以定义,而且在其内容范畴上也摸不到门槛。你说它是呈现自然之物?可是它常常创造许多新物种;你说它纯粹是装饰品?可设计师说当他创造一件作品时它就一定是能够被穿着的。甚至,他的作品中没有主流文化中绝对的美与丑,而是表现出那些奇异甚至是有些骇人的东西,Lorenzo Nanni说:“我就是想让观众获得新的体验,那些他们从来没有仔细欣赏过的东西,那些暗藏在黑暗中的东西,哪怕他们从来不曾想要欣赏。我只是赋予它们感情和情绪,从来不费一分钟来思考它究竟‘好’还是‘坏’。”

对所有艺术家来说,作品全是表达个人思绪的一个沟通媒介,Lorenzo Nanni也是如此,选择编织不过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门在各项领域都能使用到的工具,无论是时装、艺术还是电影都能得到发挥。其实,最初他热爱的专业是绘画。如今,他又开始了新领域的拓展——动画片导演。与Duperre的校友,多媒体绘画专业就读的Nadia Micault合作,制作了动画片《水中仙女》(Naiade)。它的灵感来源于Lorenzo Nanni过去制作的一个玩具娃娃,曾梦到她会动,甚至活过来,于是便有了这部动画片。当然,他的作品中向来都缺不了古怪物件,影片中除了诸如花朵、水藻、植物、树根以及昆虫的茧和鳗鱼之类的奇怪东西外,他还用纺织品制作了所有的场景,原因是这能让它看起来“更像活生生的”。这部动画片在今年广受好评,获得了2009年度法国数字艺术作品奖(Art work numeric )以及布鲁克林精神实验电影奖(spirit awards /experimental film)等。

《水中仙女》中的卡通画面,很容易叫人联想到美国当代通俗艺术画家Mark Ryden,其作品很大程度上受《爱丽丝奇境记》(Alice in Wonderland)的感染,在色彩纷呈的世界里上演一幕幕黑色童话。他最擅长的就是塑造出一个安置在传统的童话世界里极不协调的黑色一角。诸如在童真无比的画面中不和谐地出现一些碎尸、骨骼、残肢、或是不符角色定位的邪义行为。Mark Ryden说:“我创造的是大人们的新一代童话,虽然部分内容有些诡异。”这种令观看者惴惴不安的情绪在Lorenzo Nanni的作品中同样随处可见,他将之称为“虽然人们第一眼可能会厌恶,但不久后便会‘迷’上的因素”。

日本摄影师志贺理江子(Lieko Shiga)也站在他们同一战线,她的影像作品详细刻画了令人恐惧的鬼魂般的物体,违反常理的不可思议,以及血淋淋的肢解场面,她将她的作品冠名为“摄魂”——以影像中的灵魂与观看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有评论家单刀直入地指出,当代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充满了阴暗的隐喻,就像过去反叛阶级对种族和性别主流文化意识的弱化,这无疑是新一代亚文化构成了对体现传统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反抗。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亚文化这东西总在不停更迭,谁能保准如今的亚文化不会成为明天的主流文化?历史的例子已太多,好比摇滚乐和黑人总统奥巴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