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视《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课程》

(2010-05-04 16:29:24)
标签:

育儿

教育

海轮

幼儿

郑春华

杂谈

透视《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课程》

重庆市袁家岗幼儿园    陈 

 

    从1995年开始,我园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并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早期阅读主要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技能,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是对幼儿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培养的重要手段。为此,探索多元化的阅读模式和指导策略及方法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近十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底,我园开始设置 “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课程”,使用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编选的《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用书》,并开展了专题研究。《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用书》运用多种文学样式即散文、诗歌、童话、童谣、唱游,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如叶圣陶、金波、圣野、柯岩、郑春华等许多儿童文学作家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生动有趣、想象丰富、语言优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赢得了小朋友、教师和家长的喜爱。我园并在2006年、2007年重庆市教委组织的“新诗朗诵比赛”、“幼儿文学精品汇演”中连续获得了一等奖。
总结几年的教学实践,现将我园文学启蒙教育课程的实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文本,即课程用书选择及运用
    在文学教育活动中强调对文本的利用,就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文学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用《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用书》,我们感觉书中的图、文配合得很好,所以就尽可能地让教师和幼儿采用幻灯大书、小书阅览、结合PPT的文本阅读方法,充分让幼儿欣赏文本中亮丽、传神的精美插图,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文学作品。结合提问:“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图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利用丰富多彩的画面让孩子们充分地欣赏和想象,发挥插图的教育审美功能。然后,再通过教师提问的设计,引导和点拨幼儿理解文本内容,学习生动、优美、感兴趣的词、句,采用教师诵读、集体诵读、小组诵读、分角色诵读等形式让幼儿一边看文本,一边聆听或诵读。最后在延伸活动中通过游戏、表演、阅读文本等方式,进一步让孩子巩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以便记住作品。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你一定要深入地理解了作品,掌握了作品,才能和幼儿更好地 “分享”你对作品的理解。对幼儿来说,只有通过文本才能进入那个奇妙、神奇、优美的文学殿堂,幼儿对文本充满了兴趣和感情,对文本产生了强烈地喜爱和拥有的欲望,便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注幼儿对文本情感的体验。
    文学作品和公文写作不同,它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情感。良好、纯净、健康的情感体验对培养幼儿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对培养“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将幼儿的情感体验作为文学活动的重点,重视对文本内在情感的深入挖掘。如郑春华老师的《圆圆和圈圈》:有个圆圆,/爱画圈圈;/大圈象太阳,/小圈象雨点。/晚上,圆圆睡了,/圈圈很想圆圆,/悄悄地、慢慢地,/滚进圆圆的梦里面—/一会儿变摇鼓,/逗着圆圆玩;/一会儿变气球,/围着圆圆转……/圆圆睡醒了,圈圈眨眨眼,/变成大苹果,/躲在枕头边。/整首诗歌很有童趣,现实和梦境交织在一起,令人向往,语言形象生动,想象也很丰富,是个很好的仿编作品,可以让幼儿充分想象圈圈可以变成什么呀?但我们深入研究作品后,却将目标定在了让幼儿感受诗歌中圆圆和圈圈亲密和谐的情感上。“圆圆的梦里面,圈圈对圆圆做了些什么呢?”“变成什么来逗圆圆开心,为什么要逗他开心呢?”“圆圆早上睁开眼,看见圈圈变的大苹果,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他会做什么?”带领幼儿仔细体会诗歌中圆圆和圈圈那种相亲相爱,体贴温暖的情感。
    再如林焕章老师的《妈妈的话》:夏天的太阳一团火,/妈妈说,小孩不能到外头去,/可是,窗外有一只鸟儿在叫我,/可是,树上有一只鸟儿在叫我,/可是,天空也有一只鸟儿在叫我,/我很想飞出去!/我很想飞出去!/树上有一只鸟儿在叫我,/窗外有一只鸟儿在叫我,/天空也有一只小鸟在叫我,/可是,妈妈的话还在我耳朵,/不断地说,不断地说……作者非常理解小朋友面对妈妈的束缚,面对外面世界的那种渴望自由和自主的心情。整首诗歌都围绕着小朋友的心声“我很想飞出去!”在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想象窗外、树上、天空的鸟儿对小孩子说什么?小孩是什么样的心情?妈妈为什么不让孩子到外头去?让幼儿体会文中“我”的那种渴望飞出去,任由翱翔的心情;体会妈妈关心,担心孩子,不得不限制孩子出去的那种爱子之情。我们让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够让妈妈放心,又能够到外面去呢?”小朋友想出了“可以让妈妈带我出去玩。”“可以和妈妈交谈,告诉她我自己长大了。”“我自己会当心的。”“在妈妈能看到听到的地方玩”“在妈妈的朋友家和小朋友玩。”等办法。
    三、对文本中富有想象和童趣的地方采用多种策略让幼儿充分体会和回味,进入文本的意境。
    幼儿文学作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富有想象和童趣,如何能够让幼儿通过文本进入意境,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策略来支撑。
    对于便于幼儿表演,很有童趣的作品,我们通过看图、表演、讨论等策略来让幼儿充分体验和回味作品。如高洪波的《小狮子理发》:小狮子的头发长了,/他到理发馆去理发。/一进门,/他亮亮爪,龇龇牙:/“头发要染,/胡子要刮!”/乌贼理发师,/忙得汗珠直滴答。/小狮子的胡子——没啦,/小狮子的头发——没啦,/漂亮的小狮子回到家,/吓跑了亲爱的妈妈……如何让幼儿理解小狮子和乌贼理发师,在理发店里发生了一些什么事?追求时髦的小狮子自以为漂漂亮亮的回到家,但妈妈为什么吓跑了?我们让幼儿仔细看图,观察小狮子理发前和理发后,密密的鬃毛和光光的脑袋的对比,理解鬃毛对于狮子来讲,是雄壮和力量、威严的象征。创设区角“乌贼理发店”,让幼儿模仿小狮子蛮横、得意地对理发师提出染头发、刮胡子的要求;在理发店和乌贼理发师之间发生了很多关于发型设计、洗头、吹发型等事情。幼儿在扮演角色中了解了小狮子固执的要求,理发师忙碌、紧张的心情,再讨论妈妈看到小狮子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充分想象和体会作品中的趣味,更好地深入理解文本,进入意境。
    对于一些语言优美,词语有特色,娓娓动听的作品,我们就采用声情并茂地讲述、分组感受、倾听或配上音乐的策略。如望安老师的《流动的画》:蓝蓝的大海上,一艘彩色的海轮,像贴着柔软的绸缎,轻快地前进。美丽的海轮开过,升起一股气流,托住一只银白的海鸥;海鸥像一只风筝,被海轮牵着。海轮后边的螺旋浆,在大海里转呀转呀,转出了一簇簇水花,转出了那么多鲜活的鱼。海鸥吃着美餐,飞在海上,追随着海轮,为它们翩翩起舞,银光闪闪,舞姿格外优美。大海、海轮、海鸥——像一幅流动的画。你看那无边的大海上,一艘艘海轮,一只只海鸥,它们多么亲密,连名字都有一个共同的字——“海”。这个作品勾画出以蓝、白为主的一幅唯美的画面,其中运用了很多如“贴”、“升”、“托”、“牵”、“转”、“追随”等很特别又很贴切的词语,读起来就能感受到那种灵动的美。这样的作品,品味比讲述更重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我们没有把重点放在词、句的掌握上,而是通过教师多次声情并茂地讲述,让幼儿充分感受、倾听,体会作品营造的氛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画出美丽的画,润泽自己的心灵。
    再如邱云忠老师的《太阳公公要照相》:太阳公公要替树叶儿照相,/树叶儿就挤来挤去,/大家都想站到最前面。/太阳公公要替小草儿照相,/小草儿脖子都伸得长长的,/连躲在石头缝里的小草儿,/也争先恐后地把头钻了出来。/太阳公公要替房屋照相,/房屋们就赶紧踮起了脚跟,/一个个把光秃秃的脑袋瓜举高再举高。为了让幼儿体会“挤”、“站”、“伸”、“躲”、“争先恐后”、“踮”、“举”等词语,我们采用了看图、经验与体验情感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在欣赏自己外出活动照相时,挤着站在镜头前的照片,回忆当时那种活泼、热闹的场景,体会那些动词所要表达的意境,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童趣。
    四、利用教师的朗诵和配套的CD,通过倾听,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性。
以前我们选用的教材,大都没有音像材料,即使有,也大多由成人朗诵,质量也不高。《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用书》最难得的是每个作品都有配套的CD,每个作品分别由成人和幼儿朗诵,发音标准,情感到位,优美的旋律,轻柔而温婉,配器不多,但很清晰明了。不像有些儿童音像制品,配器复杂又混乱,节奏强劲,时间长了,幼儿很容易疲倦,对听力也有影响,甚至喧宾夺主。我们在活动中尽量采用CD中的朗诵,特别是儿童朗诵部分,还利用休息、餐前、睡前时间,让幼儿自主的选择、播放、倾听,在轻柔、明晰、悦耳的朗读声里,幼儿不仅熟悉了作品,养成了安静倾听的习惯,更增强了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性。
    我们曾做过比较,如作品《暖暖的三月》:“太阳暖暖地照在三月的草地上。睡了一冬的小草们醒来啦,从地下探出头来,在暖暖的风中轻轻摇摆。猫妈妈静静地看着小猫在草地上打滚儿、撒欢儿。小猫,快活在暖暖的三月里,快活在妈妈暖暖的目光里。”因我们通常将文学教育活动渗透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我园中班的孩子第一次倾听,就能敏锐地听到“打滚儿”、“撒欢儿”、“轻轻摇摆”等词语,而在移位教学时,同样的内容幼儿却听了三次之后,才有部分孩子听出了这些词语,这就说明平时让幼儿通过不种方式、大量的倾听对培养幼儿对语音、语言的敏感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开展文学启蒙教育环境创设的研究,充分挖掘文本的隐形教育功能
    如:整理图书、涂色练习技巧、认识数字页码等。另外,还通过开展一些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体会文学活动的教育策略。
    通过开设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课程,让我们深切地感到:幼儿喜欢文学活动,幼儿园文学活动需要文学精品,幼儿文学是家长、老师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最好的桥梁。今后,我们还将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创新出更多、更好的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