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文中曾经介绍过,中国援助索马里各专家组中流行两种自制的工艺品(准备带回国的纪念品),一种是鸵鸟蛋,另一种是龙虾壳。拥有自己的鸵鸟蛋和龙虾壳,几乎是每一个在索马里援外人员追求的目标。
第一次在摩加迪沙中国专家组驻地看到这两样东西之后,立即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盼望着有朝一日我也能有一个红彤彤的龙虾壳挂在床边的墙上,有一个大大的、白白的鸵鸟蛋摆在写字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回国的时间越来越近,这种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但是,我只听过专家组的同志们说,离摩加迪沙几十公里、赤道附近的海边能够钓到龙虾,但是具体地点在那里,怎么个钓法,我们都不知道,所以医疗队医生们的愿望迟迟没能实现。
后来,一次趁到首都摩加迪沙取信的机会,我和医疗队的一个医生实在等不及了,找到专家组一个认识的师傅,请他周末带领我们到摩加迪沙郊区去钓龙虾。记得那位师傅当时面有难色。一方面,忙了一个星期,大家都很累,好容易有一个星期天,希望休息一下,洗洗衣服,整理内务;另一方面,据说当时不是抓龙虾的最佳季节,海里龙虾不多,不容易钓到。还有一个原因那位师傅没说,但旁边的人替他说了:到空旷的印度洋海滩钓龙虾非常辛苦,站在沫腰深的海水里,一晒就是几个小时,回来后,脸部和整个上身都会被赤道线上强烈的紫外线灼伤,免不了脱一层皮,火辣辣的,要疼好几天。但是,怯与情面,那位师傅最后还是答应周日带我们去钓龙虾,这使我们两人喜出望外。为了避免被阳光晒伤,约好周日一大早出发,争取在太阳还不高的时候就能钓到龙虾。
现在大龙虾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不少高档饭店里都有澳大利亚龙虾这道名菜。龙虾肉又白又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可多得,只是价格不菲。但是,我在到达索马里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大龙虾,只见过东北家乡的蝲蛄(样子和龙虾完全一样,也好吃,煮熟之后红红的,非常好看。只不过个头要比龙虾小许多)。龙虾在西方国家也是一道名菜,除澳大利亚外,英国、法国人也十分喜爱。但是,不知为什么,那时候非洲人对龙虾并不感兴趣,老百姓也不吃龙虾(当时索马里人不但不吃龙虾,前文中我曾提到,他们也不吃河鱼。朱巴河和谢贝利河两条河里都有很多鱼,因为无人捕捞,许多鱼的个头都很大。贝莱特温医疗队离河边不远,有的医生们曾经试着捕捞河里的鱼来吃,结果感觉鱼肉很硬、很粗,所以也就不再吃了)。
到了龙虾繁衍的季节,近海里会有大量龙虾出没,只要用一条长长的细绳,一头拴上一个诱饵(通常是一小块肉),用力丢到海里,就会有龙虾被吸引过来。它们会用巨大、有力的夹子,牢牢夹住诱饵,决不放松,直到被从海水中拉上来。
那个星期天的大清早,我便开着医疗队的北京212吉普车,拉着另一个医生和公路组的师傅,向摩加迪沙以南方向进发。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印度洋边。那里是一个巨大的海滩,一望无际,除了蓝蓝的海水和白白的沙丘之外,没有任何遮挡。强烈的阳光下,整个海岸十分明亮,晃得我们睁不开眼。公路组师傅指了指左前方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让我把车开过去,打算停在那里,开始钓龙虾。我随即向左打方向盘,朝那里开过去,没想到,没走多远,四个轮子就深深地陷到了软软的沙丘里,无论如何也出不来。我仿佛记得,那辆212吉普车没有四轮驱动,所以越野能力不好。我们几个人只好下车,用双手挖沙。等到我们把吉普车开出沙丘,个个浑身早已被汗水湿透,抬头一看,太阳已经爬的老高。我心中暗暗嘟囔,“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我们几个迫不及待的跳进海水中,顿时觉得无比凉爽,于是几个人都不约而同的欢呼起来。紧接着,钓龙虾开始了。我们按照师傅的要求,在绳子上拴好诱饵,抛到水中,满怀希望地等待龙虾上钩。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只龙虾上钩。由于我们长时间站在毫无遮挡的海水中,这时已经被晒得头昏脑涨,我的额头和两个肩膀像被烤焦了一样,疼痛难忍,那一刻我已经有些支持不住了。
说来也怪,就在我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我发现手中的细绳被拉动了,我于是赶忙把手中的绳子迅速拉过来,不一会儿,一只又大又胖的龙虾便张牙舞爪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正当我不知所措,拿它没有办法的时候,其他两个人也分别钓上来了一只大龙虾。师傅仿佛知道我们的难题,大声对我们两个说,你们不要乱动,就这样把龙虾提到岸上,千万别硬把绳子从夹子里拉出来,容易吧龙虾的大钳子拉掉,那样,龙虾就废了。我们按照师傅的要求,把龙虾提上岸,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水桶里,然后重新返回水中,继续钓虾。这时,我们早已把头顶的太阳忘记了。
那一天,我们一行收获颇丰,每个人都钓到了好几只大龙虾。回到驻地后,我们立即动手,用细铁丝做成钩状,把龙虾里面的白肉一点一点地挖出来,整整有一小盆。我们把虾肉送到食堂,师傅乐颠颠地用虾肉包了三鲜馅饺子,大家美餐了一顿。只是当天晚上我们发现,头部和上半身的皮肤已经被严重晒伤,以致不敢冲凉。
第二天,我们把龙虾壳蒸熟(有的人不主张把龙虾壳蒸熟),青色的龙虾壳立刻变成了红色,非常好看。然后我们把龙虾壳晒干,把每一只龙虾脚用细铁丝固定在一块白色的胶合板上,再把龙虾两根长长的须子小心固定住(一不小心,须子就会断,没有须子的龙虾就不好看了),最后再把整个龙虾涂上清油,晾干。这样,一件漂亮的龙虾壳工艺品就完成了。到我们这批医疗队回国的时候,所有医生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只大大的龙虾壳。回国途中,每个人的手中都提着一只龙虾壳工艺品,那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
可惜的是,由于年头太久,多次搬家,我带回来的那只龙虾壳早已不在了,而且,遗憾的是,当年也没有留下龙虾壳的照片。http://s11/middle/62a617fatb8a88236710a&690 补遗 2、印度洋捉龙虾" TITLE="84 补遗 2、印度洋捉龙虾" />
(本篇博文发表后,引起许多网友的兴趣,不少网友希望能有一张照片。这里贴出的龙虾壳照片,就是一位热心的网友在互联网上找到并发给我的。这只龙虾壳虽然没有经过蒸煮,不是红色,但同我们在索马里制作的龙虾壳工艺品几乎一摸一样。在这里,向这位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