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语学习心得之十一(翻译的难题)

(2011-05-19 06:51:15)
标签:

杂谈

分类: 英语学习

    学习外语离不开翻译,学习英语也不例外。有时需要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有时需要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对于能熟练掌握这两种语言的人来,这样的翻译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费什么力气,其实不然,真正好的翻译是很难的。对于这一点,《英语世界》的读者朋友肯定都有自己的体会。这里,结合我自己的学习过程,说几点我的体会.

 

    翻译是一门学问,作为一种学问,翻译界有自己的理论,其中最为传统的理论的是“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文,不可随意翻译,添油加醋。所谓达,就是通达、流畅,不可以拗口,读起来或听起来别扭。所谓雅,就是文字高雅,精致,美,不可以粗制滥造。这三点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三点同时做到,有时候是很难的。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语言,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社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各方面的原因,两种语言中都包括许多特有的东西,有时很难翻译。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绝对的“信”是不存在的。

 

    对于许多表达方法,两种语言都有对应的说法。比如我们说哪种酒不好,喝了“上头”,英文里就有hangover这个词,他的意思同“上头”几乎完全相当(This wine is very good, you do not feel the hangover after drinking.这酒很好,喝了不上头)。再比如,北方有句土话,说某某人“屁股沉”,意思是说一个来访的人一坐下来就不走,没完没了,耽搁主人的时间,让主人讨厌。英语里也有同样的说法,outstay one’s welcome。

 

    有些英语里特有的说法,汉语中通常也可以找到相应的说法。比如,It is hard to sit in Rome and strive against the Pope(身居罗马城,反对教皇难),这句英语格言就相当于中文里的“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同样,中文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英国没诸葛亮,但却有相应的说法,Two heads are better then one。

 

    但有些汉语里特有的说法,英语里却很难找到相应的表达方法。比如,我们中国人口语中常说的“上火”就是一例。这个词用来表达某个人对某件事担心、着急,对某件事情无能为力,寝食难安,以至于满嘴起泡,十分传神。多少年来,我一直想找到一个贴切、恰当的英文译法,但始终没有如愿。用worry, nervous 等都远远不能确切表达上火的意思。为此我翻过许多汉英词典,在老一点的汉英字典里,一般都没有收录这个词的英文译法。

 

    商务印书馆新版的《新时代汉英大辞典》里收录了这个词条,里面的英文译文是 suffer from excessive internal heat(with such symptoms as constipation, conjunctivitis, and inflammation of nasal and oral c**ities)。这个译文不能说不准,但我总感觉不如意,远没有上“火两”个字来的简洁、直观、形象,多少有些勉强,也太过罗嗦。经过反复努力、认真思考,我最后得出结论,两种语言之间的这种现象是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表现,是客观现实,已经不完全是一种语言问题。因此,也许我们永远也找不到一个完全对应的英文表达方法。当然,《英语世界》的读者朋友们也不妨动动脑筋,看看能不能推荐一个更贴切的英文译文。

 

    英语里肯定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是由于笔者学识有限,眼下还举不出一个十分恰当的例子。欢迎《英语世界》的读者朋友提供这样的例子。

 

    汉语由于使用单个的表义汉字,每一个字都有自己单独的意思,几个字放在一起又会产生新的意思,非常简洁,含义很深,再加上典故、谐音等等,所以,完全的忠实于原文是无法翻译的,是做不到的。比如说,我们的许多唐诗宋词,要想原汁原味的翻译成英语,就非常困难,有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了说明问题,我这里拿刘禹锡的竹枝词做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把这首诗的英语译文摘录下来(摘自中英文对照《唐诗三百首》,北京大学教授许渊中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供大家参考。

 

杨柳青青江水平,

Between the green willows the river flows along;

闻郎江上唱各声

My gallant in a boat is heard to sing a song.

东边日出西边雨

The west is veiled in rain, the east enjoys sunshine,

道是无晴却有晴

My gallant is as deep in love as the day is fine.

 

    读者可以看到,许教授的英文译得非常流畅,而且译文的韵律也很好。但是,原文里面的奥妙之处(Something behind the lines)英文里却看不到,因为那是无法翻译成英文的。

 

    另一方面,英语有时也很简洁。比如说“建立在业绩基础之上的薪酬体系”这句话,“建立在…基础之上的”这一大串中文字,英文仅仅用driven 一个词就解决问题了(performance driven compensation system)。类似的例子还有“以市场为导向的”,英语就是market driven 两个词。再比如,我们通常说的“出差在外地”,英语只要用一个outstationed就可以了( I h**e been outstationed for the last two weeks.过去两周我一直出差在外)。

 

    正是由于两种语言在许多地方的差别,所以两种语言常常不能简单的相互翻译,否则就会出错,或者画蛇添足,甚至会闹笑话。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遇到一个自己不知道的说法,要尽量设法找到已有、规范的说法,而不能理所当然的按字面翻译。比如我们常说的“多功能厅”(我感觉这是从英语引进的说法,既function room),有一次我就听到有人把他说成multifunction room。就很别扭,画蛇添足。Function 这个词本身就有“各种功能”的意思。再如我们常说的“新闻通气会(吹风会)”,“情况介绍会”,英语里有现成的一个词,就是briefing,用不着逐字逐句的翻译。

 

    综上所述,信达雅的原则是对的,并应把它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尽最大努力去追求。但有时候(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但会有)又不得不有所舍弃,这也是一种无奈。这其中,最常遇到的是“信”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不可能做到100%的忠实于原文,这时,就应该把“传神”作为最终目标,而不能过分追求忠实于原文。换句话说,就是最大限度的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不过分追求两种文字的对等翻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不等于“字对字”的翻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