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援外手记》43、歌声伴随医疗队

(2011-03-09 08:10:05)
标签:

杂谈

分类: 非洲回忆录

    这期间,盒式录音机在海外已经十分普及。摩加迪沙各专家组的师傅们陆续开始在市场上购买录音机,播放国内歌曲。有了歌曲,专家组的气氛就大不相同,师傅们的生活立刻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再不那样死气沉沉。随着医疗队在索马里时间的不断增加,医生们手里多多少少都开始有了一点积蓄,于是,医生们也开始跃跃欲试,考虑购买自己的录音机。

 

    当时市面上的产品有两种,一种是单纯的盒式录音机,只有录音和放音功能,没有收音机的功能,但价格比较便宜。另一种是收录两用机,虽然价格较贵,但是有收音机功能,因此,医生们普遍倾向购买收录两用机。当时在非洲市场上常见的品牌有三种,一种是荷兰的飞利浦,另外两种是日本的三洋和松下,以日本品牌更为多见。这种收录机在国内流行,大概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那以后十来年的事情。

 

    哈尔格萨市没有专门的电器商店,市面上见到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走私进口的。有的是索马里人到中东地区(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打工带回来的,有的则是通过伯贝拉港口走私进口的。我陪同医生们在哈尔格萨连续转了多家商店,买不到合适的收录机,后来在印度商店老板的建议下,我们索性开车到伯贝拉港口城市去买。为了购买收录机,有时也为了换换环境,洗洗海水澡,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一次伯贝拉。周末去伯贝拉成了医疗队的一个保留节目。

 

    伯贝拉虽然城市不大,但是比哈尔格萨更具有商业气息,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更加繁华。市区几条不宽的马路两旁,设有一家又一家的小商店,里面经常有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收录机出售。因为医生们口袋里的钱有限,所以,往往看了又看,下不了决心,同时,免不了同老板反复砍价。好在这里的小老板都很友好,常常也都很实在,所以最后大多能够成交。那一阵子,帮助医生购买收录机成了我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我的一大乐趣。

 

    自从有了第一台收录两用机之后,医疗队的业余生活立刻变了样,原本死气沉沉的医疗对驻地,马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随着收录机的数量不断增加,医疗队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医生们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录机,播放自己喜爱的歌曲。每天晚饭后,直到深夜睡觉前,医疗队驻地到处是欢乐、悠扬的歌声。

 

    电影《英雄儿女》,《刘三姐》,《芦笙恋歌》,《柳堡的故事》,《小花》的插曲,五六十年代的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红莓花儿开》,最新的流行歌曲《军港之夜》,等等,等等,优美的歌曲声不绝于耳。不知为什么,那一阵子,《军港之夜》在索马里特别受欢迎,特别是在首都摩加迪沙。我来到索马里的第一天,在专家组的大院里就听到师傅们在放这首歌曲,以后每次到首都取信,也都能听到这首歌曲。

 

    有了马,还要配鞍子。买好收录两用机后, 大家又开始选购录音磁带。当时流行的有两种品牌, 一种是Sony, 另一种是TDK。因为医生们手头的钱有限,每次只能少量购买,所以,要不断添购。为了提高录音效果,不能两台录音机对着直接录音,还必须有连接线。于是,大家又张罗购买连接线。有了收录两用机,医疗队大院里立刻充满了生机,医生门的夜生活一下子开始丰富多彩起来。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工作,每到晚饭后,便会几个人扎堆在一起,互相转录歌曲,或者在自己的房间里听音乐。收录两用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医生们在非洲的生活。

 

    收录机的出现,为中国医疗队的医生们打开了一扇欢乐之门,收录两用机成了医生们的开心果。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没有这种东西,非洲的那三年,那些炎热、漫长的夜晚,真的不知道将如何度过。

 

    我自已买的是一台松下的收录两用机,黑色,长方形,有一个能掀起来、放下去的把手,便于携带。扬声器大大的,占正面的一半,音响效果还不错。回国后,孩子们用来听流行歌曲,校园歌曲,着实用了好几年,直到磁头老化,实在不能用了,才不得不淘汰。非常可惜的是,没有留下一张那台收录两用机的照片,否则,放在这里,有助于增强文章的现实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