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援外手记》39、走进索马里人家

(2011-03-05 08:18:24)
标签:

杂谈

分类: 非洲回忆录

    到了一个新的大陆,一个新的国家,我始终怀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希望更多了解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家庭。来到索马里后,在开车去首都摩加迪沙的路上,我已经看到过公路沿线牧民的家,对索马里内陆牧民的生活有了一点皮毛的了解。在我看来,那些牧民可能是非洲大陆上生活最艰难的一族。当然,全世界各地牧民的生活大同小异,都差不多,包括我们国家内蒙古的牧民。内蒙的夏天虽然没有非洲那样炎热,但冬天的寒冷也是非洲没有的。

 

    中国医疗队驻地院内,不知为什么住有三四户索马里人家,医疗队到来之前他们就住在这里,医疗队进驻后,有关方面也没有请他们搬离。为了尊重索马里卫生当局的安排,我们没有提出异议。其中两家住在医疗队西侧那一栋宿舍的对面,正对着宿舍的大门(北门),离我们不足50米。他们的住所很小,每一家只有十来平方米,但是很正式的建筑,是英国统治时期建造的、总督府的组成部分,估计当初是储物间或者佣人房。由于不明身份,他们又不会英语,不便交流,医疗队入住后,我们一直没有同邻居正面接触。

 

    两家分别住着一个年轻的妇女,都带着一个一两岁的孩子,偶尔会见到他们的男人回来。这两家的男主人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穿着老百姓的服装,但肩上都背着自动步枪。他们都不讲英语,没有办法同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我估计,他们有可能是索马里民兵部队的小头目。

 

    可能因为家里没有自来水管道,他们的生活用水要靠打开医疗队水箱的开关放水解决,自来水从医疗队宿舍屋顶的水箱里溢出后,他们用一只塑料桶在下面接着,每每发出哗哗的响声,经常会影响医生们午睡。离水箱最近的儿科金医生有时很恼火,为此,我曾告诉她们,尽量不要在晚上或者中午放水。

 

    因为是近邻,每天见面,有时她们会带着孩子在医疗队的院子里玩耍,时间久了,大家就逐渐熟悉起来。有一次,我和麻醉师杨医生晚饭后在院子里散步,两位妇女抱着孩子在家门口喊我们,摆手让我们过去。我们来到他们面前,一位妇女告诉我们说,她的孩子拉肚子,希望我们能给一点止泻药。杨医生满口答应,回头就取来了一包黄连素给她,并告诉她服用的方法。此前虽然我们在这里已经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这是我们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来到他们的家门口。我借机看了看他们的家,发现里面空空如也,这两家人家的住宅就是一个空屋子,里面没有任何设施:没有自来水,没有床,没有厨房,没有任何家具,更没有洗手间,除了房屋的质量好些之外,同我们在沙漠中看到的人家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另一家住在医疗队大院的东南角,离医疗队东侧的建筑不到100米,靠近驻地大门。我们不知道这一家的男主人是干什么的,平时很少见到,估计应该是当地一位有身份的官员。但经常看到几个姑娘在院子里带孩子玩耍,看上去像男女主人的妹妹,有的则可能是家里的佣人。一个周末,又看到她们在院子里玩耍,出于好奇,内科李医生,厨师小王和我,便朝他们走了过去,同女主人聊了起来。女主人三十多岁,穿着入时,会讲少量英语,很有礼貌。听说我们对他们的家很感兴趣,她大方地带我们进屋看了看。房屋很大,设施齐全,同医疗队的宿舍相差无几,估计当年是英国总督府工作人员的住处。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富有的家庭,室内的东西也不多,与中国一般家庭相比,形成明显对照。离开前,我们同主人们一起拍了一张合影(见照片)。http://s14/middle/62a617fat9db140fc176d&690

(同邻居合影。左侧为内科李医生。右一为厨师小王,右二是我。)

 

    1979年七八月份,索马里驻中国大使馆武官回国探亲(他是哈尔格萨人),听说中国医疗队来到哈市,专程到医疗队拜访,我们聊得很开心。武官四十岁左右,身材高大,魁梧,讲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他问我在这里有什么不习惯,我说很好,只是太热。他马上表示不同意,说北京的夏天比哈尔格萨热得多,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回来休假,目的就是回来避暑。我来自东北,此前没在北京生活过,对北京的夏天到底有多热没有感性认识,当时认为他和我贫嘴。现在我知道了,他说的是实话,夏天北京的绝对温度确实比索马里高,炎热难当。为了表示友好,他带我去了他家做客。武官的家是一幢正式的石头建筑,同其他索马里建筑一样,窗户很高、很小,所以室内非常凉爽。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即使是这位武官,家里也十分简单,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

 

    起初,看过索马里家庭之后我想,可能是因为贫穷,所以他们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后来仔细一想,也不尽然。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简单、自然,只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不求任何的奢华。当然,也有气候的便利,这里没有寒冬,用不着采暖,用不着各色各样的衣物,甚至用不着床。在我们中国,躺在地上睡觉会受潮、会得病,但是在索马里,完全不存在这样的担心,无论白天黑夜,只要你想睡,随时随地可以躺在地上睡觉。咱们中国人过去穷日子过惯了,特别是老一代人,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留着,都不舍得丢掉,结果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有些东西偶尔用得上,有些东西永远也用不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