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援外手记》29、海外遇同胞 别提有多亲

(2011-02-21 07:50:12)
标签:

杂谈

分类: 非洲回忆录

    驾驶着丰田越野车,以每小时一百四五十公里的高速,行驶在中国援建索马里的高等级公路上,我和罗师傅两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自豪。小罗建议我放平座椅靠背,休息片刻,养养精神,无奈,我却无论如何睡不着,于是索性重新调直靠背,继续观看窗外的景色。我发现,比起前一段,这一带的植被越来越多,不时会看到路边的树木和远处零星的草丛。偶尔还会看到几只鸵鸟在草地中觅食,我们的汽车路过时,它们会从容地抬起头来,向公路方向张望一番,然后继续低头吃草。

 

    这一段公路是中国援助索马里修建的南北大通道的北段,看上去完工时间不久,路面十分完好。其中有一段路笔直笔直,五十公里不曾有一处弯道。小罗开着开着,开始犯困,后来不得不停下来稍事休息。为了在天黑前赶到公路组驻地,休息了十几分钟后,我便接过小罗的方向盘,重新上路。我们陆续路过了几个村镇,村镇的规模比起北部地区要大得多,人口也明显增加。在其中的一个村子中央,我们发现马路中间是一个大树,公路在这里从大树两旁绕过,看得出来,我们的公路组如此设计是为了保护这棵大树。http://s14/middle/62a617fat9cc613a1bbed&690别提有多亲" TITLE="《援外手记》29、海外遇同胞 别提有多亲" />

(我背后这棵大树就是中国公路组特意保留下来的古树)

 

    经过八九个小时的长途行驶,行程七八百公里,傍晚时分,我们终于来到了公路专家组的驻地。中国援建的索马里公路工程基本完工后,筑路大军已经撤离,但仍留有部分人员负责收尾工程和道路维修。公路组的驻地就在公路旁,院子里有几排木板搭起的房屋,房屋中间的空场停满了各种施工车辆,几个工人吃过晚饭在院子里乘凉,每人手里摇着一把大蒲扇。看到我们的汽车进院,他们纷纷围了过来,同我们打招呼,问长问短,非常亲热。有的师傅递过茶水,有的则递过自己手中的扇子,让人立刻有一种到家的感觉。在茫茫的非洲原野上,那种感觉真的非常美好。

 

    厨房大师傅见我们两人来到,也过来打招呼,然后,二话不说,马上生火为我们做晚饭。不大工夫,餐厅的桌子上就端上来两盘小菜和一盆肉丝汤面,里面有四个白白的荷包蛋。所谓的餐厅,也是用木板搭成的简易房,屋顶装了几个吊扇,呼呼地转着,地面摆着几排用木板搭起的餐桌,旁边是钉在地上的长条木凳。我们两人饿了一天,谢过师傅,便大口大口吃了起来,顷刻,便把一盆肉丝汤面吃个精光。饭后,我们一起和公路组的师傅们聊天,虽然大家并不相识,但却有说不完的话。最后,还是公路组的一位师傅提醒大家说,哈尔格萨来的同志们开了一天的车,很辛苦,明天还要继续赶路,让他们早点休息吧,大家才恋恋不舍的散去。由于一路开车很乏,虽然躺在床上很热,不停出汗,但很快,我便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谢过公路组的师傅,我们继续赶路。从公路组出发继续向南,索马里大地越来越充满生机,目光所及之处,经常会看到片片草地,高大的树木和低矮的树丛,不时还可以看到近处和远处的村镇。草地上、公路边不时可以看到大批的牛群、骆驼群。四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中国医疗队驻加拉卡尤市的驻地。医生们见到我们到来,一片欢腾。我们互相打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交流来非洲之后的体会。加拉卡尤位于索马里地图7字拐角处的下方,距离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两国双方交战的奥加登地区很近,经常有埃塞俄比亚飞机出没。听到这一消息,我们非常为加拉卡尤的同志们担忧。

 

    医疗队的同志们希望我们在这里过夜,第二天再赶往摩加迪沙,但是我们赶路心切,于是,吃过午饭后继续上路。从加拉卡尤出发继续向南,一路随处可以看到村落和羊群,牛群,人口密度也明显增加。几个小时后,我们来到距离摩加迪沙不远的乔哈尔。能看到一条大河从北向南流过,河的两岸一片葱绿,而且可以看到连片的农田。后来听说,这里有中国的水稻专家组,帮助索马里人种水道。一个多小时后,汽车开进了医疗队总部大院。终于到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