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师节索礼脱俗超群师德底线 |
分类: 随笔 |
【原创】“脱俗超群”“一堂礼”
http://s11/mw690/001O0achgy6M6UGdstY6a&690
《京华时报》 9月14日报道:今年教师节,黑龙江哈尔滨市依兰县高级中学高二十七班班主任冯群超因班里学生没买礼物,训了学生足足一节课,现场录音中不乏“不要脸”、“废物”、“王八犊子”等字眼。经依兰县教育局调查,此事属实,已对冯群超进行处理:撤销其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工作,给予其行政记大过处分。该校校长也因负有领导责任而受行政记大过处分。
这些年但凡教师节遭遇吐槽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今年有些特别,首先让人吃了“几惊”的“大闸蟹”使人五味杂陈;其次“我斟酌了很久,要不要说,但是大家看看对比,不是我们老师要家长买什么,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但是如果一个教师教两个班,一对比,大家懂的”的帖子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紧接着,丢尽师德“一堂骂”更让人恶心不已。
我相信那位炫礼的幼儿园老师是因为刚刚从教就收到了家长的礼品而兴奋得乱了分寸,说出那般肤浅的话更是涉世未深的表现,我也相信发出“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内容帖子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大家“误会”,但是,我无法想象冯群超老师丢尽师德 “一堂骂”的场景,常言道:“送的香,要的臭”,对于这种要不得的行为,即便是想要那也应该是偷偷摸摸的,含蓄的,如此这般不依不饶,哪里是索要,分明是强征暴敛,简直就是脱俗超群“一堂礼”。
上至教育部下至区县级教育部门都把教师收受家长、学生礼品、礼金作为师德红线,违反此项规定者将受到轻则记过重则清除出教师队伍的处罚。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的规定》,紧接着在开学之前的8月29日教育部又发出了通知,重申对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的“六条禁令”,足以说明这条师德红线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级教育部门不可能不向学校、教师传达,学校不可能不组织教师学习,因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受到相应的处罚咎由自取,只能是苦果自尝。
只是,如此高调得不惜撕破脸皮、自毁形象的用一节课时间“理直气壮”、“摆事实、讲道理”, 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在这位冯老师的眼里班长就应该是一个“会来事”的人,让班主任如此操心的人就不配做班长,还说要重新选班长,言下之意就是想让下一个班长明白今后应该怎么“会来事”,最后,学生迫于她的“淫威”每人几元地凑了400元给老师买了礼物,不知道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冯老师心里是不是舒服了很多,也不知道冯老师怎么好意思接受又怎么好意思分发到任课教师手里的。
且不说教师在课堂上公然强行索要礼品违规,单从从“穷嗖、抠嗖的、死德性、“不要脸”、“废物”、“王八犊子”,要你们这帮废物……”等字眼就可以看出冯老师当时是何等的气急败坏,何等的疯狂失控,心理扭曲极致,当时的样子一定很恐怖,而这些带有强烈侮辱性质的语言也是师德所不允许的,一经发现同样要追究责任。
再有,课堂是教师用来传道受益解惑的阵地,教育上从来就有教师在课堂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的规定,这种行为也是关乎师德的问题,冯群超老师却用来嘲讽、谩骂学生,而且还是这种上不得台面的的事情,则是错上加错。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范围广,相信扬州教师“大闸蟹”一事哈尔滨市依兰县高级中学的老师们不会不知道,在知道的前提下竟然出现班级组织学生给任课教师送礼成风的局面,甚至出现冯群超老师这种“辱骂”、“威逼”现象可以想见在哈尔滨市依兰县高级中学学生节日给任课教师送礼历史悠久且蔚然成风,班主任之间暗地里还进行比学赶帮超的较劲,以前就是这么做的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问题,没成想这次“阴沟里翻了船”,不敢说学校的领导知道不知道或者参与没参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该所学校在教师师德管理方面存在很严重的漏洞,一条鱼生病或可是鱼自身的原因,一塘鱼生病那一定是水出了问题,而且是出了大问题,因此,仅处理冯老师一人她内心在某种程度上不会诚服。
有人觉得冯群超老师是因为别的班级学生都为任课老师购买了礼物而自己的班级却没有而觉得脸面上过不去或者没脸面面对其他任课老师,试图为她找到这般做法的客观原因,在我看来,这种解释很牵强,因为,大家都做的事情未必就是可以做的事情,就像社会体制不管有多大的问题也不是个体报复社会的理由一个道理。
尽管索礼发飙的教师是极个别的,但是,这样的负面形象的影响十分恶劣。教师索礼发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师道传统,教育腐败的“老鼠屎效应”引起全社会对教育、教师的不满,在公众的眼里似乎学校从此就变得污浊不堪。
严守师德底线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严惩师德腐败分子是整肃、纯洁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只是,在“枪打出头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从制度设计和完善监督的角度确保师德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