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师节 |
分类: 随笔 |
http://s10/mw690/001O0achgy6LWgo7mCBf9&690
单从尊师重教的层面来说,每天都应该是教师节,从当前社会对待教师节方方面面的表现来看应该废除教师节。
今天是教师节,而且是第三十个教师节,我是第一个教师节的那年任教的,从这个角度说这个教师节也是我教育生命中的一个节日,因此,这个节日对于我来说富有更特殊的意义。
俗话说“三十而立”,对于一个人来说三十年意味着成熟;对于一个事业来说三十年意味着成型;对于一个节日来说三十年意味着生命力,只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没了文化,少了内涵,只乘下了一个可有可无或者说变了味儿的日子,而立之年的教师节也是如此。
教师节是一个感谢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节日,旨在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一度成为勉励、激励、鞭策教师的节日,使教师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从而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只是,时至今日,教师节变得寡淡无味不仅老师没有了起初的那份感动,而且,教师节成了警示、震慑教师的日子。
清晰记得第一年的教师节,全乡教师欢聚在乡大会堂与乡政府四套班子领导、乡各部门的负责人、各大队书记、主任共话教师节其乐融融的场景,尽管领到的只是一个印有“热烈庆祝第一个教师节”文字的搪瓷脸盆和一条粗糙的毛巾,但是,现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听到的都是祝贺的话语,看到的都是羡慕的眼神,尽管当时工资还很低很低。
不能否认现在社会上节日里给老师送礼的风气很浓,教师暗示、孩子回家哭闹打拼、家长相互攀比,甚至不乏很出格的现象存在,但是,我依然相信这些现象并不代表着所有教师都是这样,可以肯定的说在广博的中国这种现象仍然是微乎其微,只是媒体的爆料无限放大了这些不健康的现象,在警示社会的同时又给一些家长提供了效仿的案例,那些连孩子学费都交不起的家长,那些为生活终年漂泊在外的家长,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家长,他们能给老师送什么礼呢!所以说这种不健康的现象只发生在特定的环境里,特定的人身上。
节日里给老师请客送礼绝大部分并非是尊重老师或者感激老师,而是中国人一种有求于人势必“卑下”的卑怯心理在作祟,能够获得我给老师送礼了就一定能得到老师特别关照的心理慰藉,我把它归纳到人类自恋的范畴,和患者或家属给医生红包一样异曲同工,老师们也在这种氛围下由半推半就到理所当然最后到索取,似乎成了一种不成文的约定俗成,最后成了一种教育诟病,实在是有悖师道尊严,使斯文扫地,如今不得不靠制度来制约来惩处,最后竟然成了节日时必来的“紧箍咒”,教师节少了感动多了无奈和吐槽。
中秋节的前几天,教育信息网上就挂出了《关于2014年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期间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通知》,教师要不要自律,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要时时自律形成制度,只是,在一到特殊的节日就予以警示和震慑,不免让人内心产生一种莫名的悲凉。
教育的主管部门是不是换一种方法呢?完全可以通过校信通或者其它的平台呼吁、号召学生家长不要向老师送礼,使他们明白向老师送礼不仅不是对老师示好反而是加害老师,老师未必都在乎家长的礼物,老师接受礼物也未必就对自己的孩子上心等等,告诉家长如果遇到老师索要礼品、礼金的现象即举报,全社会形成教师不贪家长不送的良好氛围,同时平时加强教师的师德监督,建立完善、立体的考核机制,多渠道纯洁教师队伍,培养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有效减少、遏制教师队伍中的腐败、堕落现象。
今天学校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在校门口由德育处安排学生向每一位教师献上一束鲜花;学校工会向每一位教师发一条节日问候的短信;食堂为每一位教师加一道菜;为每一位教师准备了一个苹果和一小盒牛奶,这种简单的举措多少给平淡的教师节带来了些许温情与温暖。
实际上,大多数教师很容易满足,在他们的内心获得“尊重”比什么都好!也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