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校车既安全又温心?

标签:
校车安全大雾停运杂谈 |
如何让校车既安全又温心?
http://s1/mw690/62a52021gdb26d8cab100&690
今天是学生期中考试的日子,“校车”罢运了,这已经是“校车”第三次罢运了,前两次发生在去年的冬天,当时雾特别大,能见度极低,驾驶员为了安全起见临时决定了停运,后来,学生家长一边忙着送自己的孩子到校,一边与学校、“校车”驾驶员、护导员理论,校门口几乎成了辩论的会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有学校像个“小媳妇”似的夹在中间,软又软不得,硬又硬不起来,惨白无力的为自己辩护着,陪着笑脸,没有丁点儿底气。
今天,驾驶员的理由仍然是雾大,看不清路口,只是,送学生一路来的家长却不认可,他们认为今天的雾不足以停运,从城区到校的老师有人认为今天的雾是很大,一直到红绿灯线前才能看见红绿灯,有人则认为雾不是很大,对行车应该没有多大的影响,我也觉得属于后者,因为,一路来我并没有觉得有多大的雾,而我行走的路线即是“校车”运行的路线之一,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呢?我过后思量,或许是春天的雾尽管不如冬天的雾那么厚,那么的密,但是,在村庄密集的地方雾会很少,而空旷的地方雾则会很厚很大,所以,驾驶员与家长看到的场景就存在了差异,加上村庄路口很多,路况差,路又窄,各种不可预见的状况则比公路上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基于学生安全考虑停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问题是天天乘坐接送巴士的学生在巴士停运后如何到校呢?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校车”“简单粗暴”的一停了事显然也是不妥的,家长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坐车他们是交了钱的,应该享受一定天数的服务;第二,即便是因为雾大不能出车事先也应该告知一声,家长好做准备;第三,今天的雾不足以停运,另外雾很快就退去了;第四,那些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儿童怎么办?他们的爷爷奶奶又不会骑车;第五,如果在家长送的过程中或者说学生在路边漫长的等车过程中出现了意外谁担责?句句在理,学校百口莫辩,想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净却无能为力,事实上也是如此,家长口中的校车其实与学校没有任何干系,学校对他们没有丝毫的管理权限,所以,对车辆、驾驶员包括护导员根本不存在处置权,唯有的只是协助的义务,可是,家长并不领情,因为,当初动员学生坐“校车”的是学校,代收费用的也是学校,甭管是不是校车,家长就是这么认为的。
可能各个地方的校车并不相同,有的是教育部门出资并管理的车辆,有的是借用社会力量的车辆,学校只是充当协助的角色,但是,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校车,安全的责任是一样的,如何让“校车”既安全又温心呢?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学校、驾驶员、家长要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如果遇到不能运行的特殊情况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信息传递给学校和学生家长,一来学校可以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二来可以获取家长的理解以及得到家长的谅解,家长也好提前做好准备。
第二,学校要做好特殊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在恶劣的天气“校车”不能运行的情况下与家长做好沟通,在上课时间上做好调整,同时请家长做好孩子的安抚工作,一问三不知则会引起家长的反感。
第三,车辆驾驶员、护导员要保持信息畅通,因为护导员在乡下,他们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判断恶劣环境的程度会给行车带来多大的困难,驾驶员以此来判断能不能行车,如果这样,像今天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护导员在车辆不能行使的时候要设法到学生平时集中的站台巡查,避免因不知情等车的学生,避免行车外的意外发生。
第四,车辆主管部门和“校车”的监管部门应该负责相应情况说明,杜绝只收钱不管理的现象,一味的让驾驶员和护导员辩解只会加深误解和矛盾。
校车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营造,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把好事做好才称之为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