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输血与造血

(2011-08-14 10:42:59)
标签:

农村社区

经济

扶贫

赞助

输血

造血

杂谈

输血与造血

        文:九州狐

 

十年前曾经有过在农村最漂亮的地方一定是学校的说法,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大,却也真实地反映了地方政府对教育重视的热情普遍高涨,如今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问题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尽管学校依然很漂亮,但是最漂亮的多半变成了社区的办公楼,尤其是那些矗立在乡村民间的行政村一级的社区办公场所格外显眼,像公园又似花园。

 

如果真的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所致那也未尝不可,可事实上一些基层社区经济很薄弱但办公场所却也奢侈得很,高级别的还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其中有些社区根本就没有什么村级经济可言,多少年来也没有什么提高地方村级经济的举措,那么农村基层社区的正常性开支、人员工资、公益项目支出以及建设所需费用来又自哪里呢?

 

那些没有被开发利用的经济薄弱的社区一般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获得经济来源。

 

一、帮扶对象的赞助。

 

为了缩小由于地域差别造成的经济差距,市区县等地方政府一般会制定一对一或几对一的帮扶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硬性的扶贫任务,社区每年从帮扶部门、组织获取十万、几十万或更多的扶贫款,帮扶部门或组织也会抽时间到被帮扶的社区搞搞活动走走形式。

 

二、通过关系、熟人要赞助。

 

通过关系、熟人要赞助是时下基层社区干部的一门很深的学问,只要风闻谁家有什么亲戚朋友是哪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就一定会有社区干部上门巴结你,试图通过你“攀龙附凤”,其间请客送礼自然不在话下,更有地方社区或政府曾经有过30﹪回扣的规定,可谓人人得利,还可以通过某一人认识更多的高层人士从而获得更多的赞助,所以这种形式成了现在最时髦的方法,重大节日是他们最忙的时候,甚至为了守候某一个领导要蹲点好几个晚上,用他们的话说要钱并不是什么好差事,有的时候还要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因为有的领导会提出喝一玻璃杯白酒给五万元的条件,既是玩笑话又是真话,为了钱哪怕是上医院也值。

 

三、巧立名目通过立项向有关部门伸手。

 

只要有水就搞个水产养殖,只要有山就搞个茶叶开发,搞个万亩粮食基地,千亩丰产方,实在不行的话从水利上动脑筋,硬直化水渠、机耕路、排灌渠等等只要能想得出来都行,反正目的就是把钱弄来,以后怎么样谁也管不着,马路边上基地的牌子还在,可是万亩粮食基地栽树,万亩水产养殖亏本,丰产方抛荒等等荒诞现象应有尽有。

 

有人问,立项不是要调研吗?立项是要调研的,但是立项本来就是经过业内“行家”指点或授意的,另外确实也有一些小的设施存在着,批复下来了,钱也拿到了,搞也搞了,至于搞得怎么样,后景如何关心的人就不多了。

 

办公场所豪华奢侈了,社区人员工资以及各种经费也有着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了,钱也更好要了,只是村级自身经济丝毫没有改观,只是年复一年的做着这种“高级乞丐”。

 

农村基层社区为何进入了这种恶性循环其根本在于自身经济缺乏“造血”功能,一切外来的帮助都是一种对自身经济的“输血”活动,当人体自身血液极度匮乏的时候输血是很必要的,它是生命的基本保证,但是自身的造血功能更为重要,只有输入身体的血液激活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体中血液源源不断永不匮乏。经济上的援助也是这个道理,老话就有救急不救穷的说法。

 

要激活基层社区的经济命脉首先要送理念、送技术、送项目,帮助农村基层组织搭台唱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激活农村基层经济的造血功能。所以说“输血”是为了“造血”,扶贫必须是为了更好的创造经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