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环保盲区

标签:
环保盲区施药附属品杂谈 |
不容忽视的环保盲区
http://s13/middle/62a52021naa2fadfe942c&690
图片来自网络
绿色环保是当今竭力提倡的生活理念,无公害粮食和蔬菜成为民众的最爱。打开电视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环保的新闻播出,政府也在下大决心关停并转一批产生污染的企业,关于有碍环保的污染纠纷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一来说明民众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了,二来则说明环保以及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民心。
环保理念在大众内心根植从原先的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到禁止使用塑料袋再到禁止使用一次性快餐盒,在每一个环节上政府动了一番脑筋,首先从材料上作了比较严格的限制,虽然收效甚微,有死灰复燃的态势,但必定在部分民众的心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在如果到景区游玩,垃圾分类箱到处可见,尽管仍然有人会垃圾到处乱丢或乱放,但绝大多数的民众能够自觉的分类投放,这是理念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
但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八月份是水稻拔节分蘖的时节,在这个当口施肥和施药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施肥不当会导致水稻分蘖不及时导致颗粒不饱满影响产量,施药不当严重时则会导致绝收,尽管现在人们一再强调实现无公害种植,但是,农药和化肥依然是农业产量的保证。
单从水稻来说,从育种一直到收割,一般需要八到十次的施药,每次施药基本都是3~4种农药同时使用,每亩水稻田一季下来总量要达到三四十种次,如今农药的包装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加厚的塑料铝箔合成材料,一种是塑料小瓶,再一种就是玻璃小瓶,这样算来每亩田一季就得产生三四十个这样的农药袋或瓶子,如果再加上旱地和小麦油菜的施药就更可观了。如今这样的农药附属品不再有人回收,大家总是随手一扔了事,最后沟头塘边,地头田边农药袋、塑料瓶、玻璃瓶随处可见,且大多被埋在了土壤里或沉到苟塘河坝的水底。
农药有水剂和粉剂两种,使用后一般袋中或瓶中都会有残留,这些成分一部份渗入土壤里,一部分随水流流向河流、塘坝,污染水源,这是农村如今水质变坏的原因之一,也是现在农村过去一些常见的鱼种灭绝的重要原因。
日积月累,土壤里到处可见的农药袋和农药瓶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不可小觑,土壤结构的破坏直接导致了庄稼植物对肥料、农药的需求加大,有的农户怀疑现在的肥料肥性不够,真实的原因却是土壤结构被改变了,这种显见的污染没有被重视或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导致了土壤对农药、肥料的依赖,就像吸毒人群对毒品的依赖一样,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现在出现了过去未闻未见的稀奇古怪的病灶,而且上升的趋势明显,大家都知道污染是罪魁祸首,可是人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制造污染的企业和那些被普遍关注的污染源,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很多的环保盲区,农村农药肥料附属品的污染即是一个盲区。
病从口入,农村农药肥料附属品的污染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觉得这个盲区不容忽视,得当一件大事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