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yumiko
几年前就看过《小武》,当时还是在准备艺术考试,对于《小武》并不觉得喜欢,一个脏兮兮的小县城,那种看似平淡的长镜头,听不太懂的汾阳话,长的不龌龊的小武。这就是当年对于这部片子的印象,但是几年之后才恍然发现《小武》在诉说的是一种真实,一种电影中的真实,让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去了解一下那个展现在电影中我们的生活状态,一种现实中不可抹去的那些梦想,即使现实在残酷也打消不了我们对梦想的追求,当我们被现实打的遍体鳞伤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就是青春,残酷又无奈的青春。下面依然从电影本体学的角度对本片进行细致分析,让我们能更全面的去理解电影的意义。
镜头运用彰显冷静与客观
在本部影片中,虽然是贾樟柯的处女作但是在这部电影中长镜头的使用可以成为教科书式的镜头。比如那个长达一分多钟的长镜头,小武站在一家录像厅门口,他旁若无人的就从一辆手拖车上拿了一个橘子,过了一会老汉回来,小武又很自然的把橘子还给他。这个镜头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孤独,镜头很客观的去记录一个环境以及在这个镜头给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心灵感受。这种孤独是其他镜头无法比拟的,马路对面的小武虽然看不到他面部的表情,但是在他所处的环境以及那种习惯的动作之后我看到了他的无奈、寂寞、以及一丝的迷茫,这种镜头在以后的国产片或者mtv中被广泛使用。在来看下在客观镜头中产生的主观镜头,最后一镜小武被警察无意识的放到了马路上,成了路人的观看对象,那组主观镜头让我们通过小武的视角看人群,用人群的视角看小武,从中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冷漠,一种对于现实的无奈与困惑,这种主观镜头也代表了贾樟柯对于一种人生的思考,不是时代变了,只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叫做现实,而现实中式没有梦想。
音乐的运用
对于电影本体学来说,音乐自然要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那种文学性分析只交给写矫情文章的人去做吧。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歌曲,90年代涌入内地了很多香港歌曲,他们以爱情为题成为了红遍大江南北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就在影片最后,那段音乐消失,镜头中又表现出了原生态,没有那个汾阳调的《霸王别姬》,没有了细雨缠绵的《信誉》,而这时候的背景音乐却是那机动车的汽笛声人们的讨论声。停止的音乐,终止的友情、昙花一现的爱情、泯灭的亲情,把小武逼到了一种无路可逃的地步,这样的人生是一种无奈,在别人正视现实的时候他却依然那样的执着怀旧,无论是《天空》《致爱丽丝》都用很多长镜头去体现这音乐带来的一种情怀,他依然相信友情,依然相信爱情,依然相信亲情,因为小武心中有着梦想。在音符中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音符中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有点冷冷的悲哀。
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当年《小武》放映之前,没有哪个导演能像贾樟柯这样拿一部电影的钱去拍这种中国社会状态的电影,这种状态叫做社会转型。无论之前的《霸王别姬》《黄土地》都是一种纯文艺性质电影,他们关注的更多是电影所体现的故事性,而贾樟柯更想用我们这种现实的东西去展现一个时代的缩影,但是当最后贾樟柯获得国外一个个大奖的时候他的心情其实更加的失落,失落的是他更想与中国人一起来分享和讨论,但是他没有,可能在中国越接近现实的电影会更虚假,以至于认为这样的电影纯属扯淡。我们要有一种中国式的电影,我们不光有那看似很宏大的人海战,其实国外人对中国更感兴趣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在这部片子中一个小偷都可以得到那么大的共鸣,何况我们。但是贾樟柯镜头下的小偷不是那种道德沦丧的小偷,他偷东西只是为了有口饭吃,能为自己的女人有个理由来爱自己,这样的小偷你能去憎恨他?所以在这种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中,导演要展露的更多的是一种压抑感情的迸发,虽然十几年后的贾樟柯不会在去拍这样的电影,但是在他的电影中依然还有这样的人文关怀就足够了。
生活继续,不知道十多年后的小武还会是这样的生活吗?他会不会也更小勇一样成为一个社会杰出人物?小武其实是很多人的一个缩影,你也有过那样的青春,当青春过去了才明白我们当年就因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才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一个孤独的“守望者”,一个内心依然有梦想的人。一部值得你一生典藏的片子,这才叫最真实的中国电影。
每日小百科
将电影摄影机的镜头,当作电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观看(摄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动的情景,即为主观镜头摄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