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把媒体当“夜壶”

(2014-08-15 18:33:05)
标签:

杂谈

湘潭产妇死亡的惨剧,加剧了很多人的认识:无良媒体,做了不实报道,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为了避免“恶劣影响”,“权力部门”的办法是,指示媒体不要“炒作”。普通人没有这样的权力,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骂媒体无良。骂的内容之一是,医患关系紧张,一些媒体(无良)有责任。

似乎,没有这些媒体的报道,医患关系,不会差到这个地步。沿着这个思路,构建和谐社会的办法之一,是媒体闭嘴。

媒体无良,那自然是该骂的。这个社会,有各种无良的存在,也相信,无良媒体一定会有——我才不会替无良媒体辩护。

但如果把医患关系紧张的责任,让媒体承担或部分承担的话,我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同意见。

媒体的“一次报道”,本来就很难做到不同视角下公认的客观,媒体为自己的不客观遭骂,也在情理之中。但可以通过持续的报道,接近客观。无论是新闻联播还是人民日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具体到一篇报道,都很做到各方都认可的客观。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不认为新闻联播是无良媒体,而认为最初报道湘潭惨剧的那家媒体是无良媒体呢?

我们看不到一件的事情的真相,固然与报道者的水平有关,但更与报道的自由度有关。此次湘潭惨剧,报道的自由度好像没受到限制。所以,很快,大家就发现了最初那家媒体的“不靠谱”了。也就是说,对于一件大家关心的事,在可以自由报道的情况下,即便最初报道的媒体真的无良,它也很难有“作恶”的空间。

写到这里,我才想提出本文的标题:媒体,往往就是夜壶的角色。

夜壶是什么呢?就是急需用的时候,它很重要。不需要用的时候,它最好不要出现,毕竟既不雅观,气味也难闻。

一个产妇不幸惨死在医院,家属在震惊之余,肯定是迷茫无助的。他们首先想到谁?是媒体。他们希望媒体现身,听自己的控诉,并推动解决他们的问题。好像媒体可以主持正义,好像除了寻求媒体别无他途。是的,我们每个人遇到这种问题,可能都会这样想,似乎既不相信法律,也耗不起漫长的法律程序。让媒体曝光,简便快捷。这个时候,为了获得媒体的重视,他们最初向媒体反映问题的时候,会有夸张的可能。

这个时候,媒体只是一个救济困难的工具。说的难听一点,这个工具,类似“夜壶”。

河南新郑,那对夫妇的房子被半夜强拆,二人被扔到了墓地。也是寻求媒体的帮助,控诉遭遇的暴力,但后来,他们却向政府致歉了。这个时候,媒体像一把夜壶,被用完了,就成了一个不雅的摆设。

如果没有之前的报道,我们根本不知道有这次暴力拆迁,新郑就是和谐社会。现在,那对夫妇跟政府“和好”了,也很和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追问一下:当初报道这起暴力拆迁的媒体,算不算加剧了“新郑市政府和新郑人民”的矛盾呢?

当遭遇不幸,首先想到媒体,而不是法律,当法律都不被信任,而是拿媒体来救急的时候,当媒体冲上前去承担自己难以承担的任务的时候,做出一些令人失望的事情的事情,有什么奇怪的呢?(至于法律为什么不被信任,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本文当然不是为“无良媒体”辩护。如果那家媒体报道有失实之处,它应该向读者道歉,而表达歉意方式之一是,继续追问真相。

媒体总爱赋予自己的工作一些光环,或乐于接受外界赋予的光环:推动社会进步啊,铁肩担道义啊,做中国最好的新闻啊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这种工作。往往媒体是没有这种能力的,媒体工作跟很多工作一样,处于诸多的局限之中。既然被“拔高”,就会在某些时候“跌落”。

媒体的这种处境,与医生的处境有类似之处。

医生工作本来也类似“夜壶”,只被患者在急需的时候用一下而已。但医生也往往被塑造和拔高成白衣天使什么的。天使怎么可能手术失败?

但手术失败总是发生的可能的。于是,在那个手术失败到来的时候,些医生就从“天使”的高度,跌落到“无良医生”的境地。

(文/王海涛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