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荡荡的故宫
(2011-08-10 22:06:18)
标签:
杂谈 |
故宫,在北京的中心。
从地理上方位上,它最好找,它在北京城区图的圆心位置。
故宫,也在很多人心灵上的中心。几乎所有到北京的人,都要去这个地方,很多中国人到这里,往往潜藏着“朝拜”的心情。因为,这里曾是紫禁城,是曾是至高无上的地方。
时至今日,尽管紫禁城已经成为故宫,已经“为人民所有”,但又有多少人,心中没有一座紫禁城呢?
除了在关门以后,一年四季,故宫里总是客流不断,熙熙攘攘。每一次去,我都看到很多双好奇的眼睛,努力通过宫殿的窗户、门缝窥探。龙椅依然在原地,静静地被被灰尘蒙蔽,却依然在游客的眼里熠熠生辉。
尽管每次都遭遇人头攒动的场景,但我依然认为,这里是空空荡荡的。除了,那些大门紧闭的宫殿藏之一些神秘之外,那些所谓的国宝,我们看不到。那些曾经被皇家垄断的宝贝,我们看不到。
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许多人去那里,只不过是去“看房子”和想象清宫戏里的场景,像在参观一个电影的外景地。参观累了,许多人坐在地上,疲惫地吃着干粮、方便面。
去年,我有幸去过一次台北的“故宫”,那其实是一个博物馆。那里大量的瓷器、书画、古玩,像凝固而鲜活的历史,让你想到的不是电影,而是历史课本上的某一个章节。那里安静,有秩序,引人沉思。那个博物馆的外面的广场上,有旗帜飘扬,天空没有两样。
于是想到北京的中心,另一个故宫,觉得差异太大。于是会想,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但无论如何,还是想象不到,北京的故宫会有什么“不妥”。
居然,故宫“丑闻缠身”。
这几乎开创了一个时代——一个象征权威的,正统的,顶级的,文明的机构,先是不慎被小偷捅破,然后悍然写错中文,继而是弄坏国宝,最重要的是,这一切,竟然为公众所知了。
这曾经,是多么不可思议。这让一些人既失落,又兴奋。最安全的地方,居然很脆弱,最有文化的地方,居然不识字,最会保护文物的地方,居然弄坏了文物。
面对这些不可思议,最大的冲击,可能是:不再相信。
但我们必须相信,时光倒退到100年,紫禁城,即便皇帝还在里面,它便已经注定成立故宫,注定成为历史。
从地理上方位上,它最好找,它在北京城区图的圆心位置。
故宫,也在很多人心灵上的中心。几乎所有到北京的人,都要去这个地方,很多中国人到这里,往往潜藏着“朝拜”的心情。因为,这里曾是紫禁城,是曾是至高无上的地方。
时至今日,尽管紫禁城已经成为故宫,已经“为人民所有”,但又有多少人,心中没有一座紫禁城呢?
除了在关门以后,一年四季,故宫里总是客流不断,熙熙攘攘。每一次去,我都看到很多双好奇的眼睛,努力通过宫殿的窗户、门缝窥探。龙椅依然在原地,静静地被被灰尘蒙蔽,却依然在游客的眼里熠熠生辉。
尽管每次都遭遇人头攒动的场景,但我依然认为,这里是空空荡荡的。除了,那些大门紧闭的宫殿藏之一些神秘之外,那些所谓的国宝,我们看不到。那些曾经被皇家垄断的宝贝,我们看不到。
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许多人去那里,只不过是去“看房子”和想象清宫戏里的场景,像在参观一个电影的外景地。参观累了,许多人坐在地上,疲惫地吃着干粮、方便面。
去年,我有幸去过一次台北的“故宫”,那其实是一个博物馆。那里大量的瓷器、书画、古玩,像凝固而鲜活的历史,让你想到的不是电影,而是历史课本上的某一个章节。那里安静,有秩序,引人沉思。那个博物馆的外面的广场上,有旗帜飘扬,天空没有两样。
于是想到北京的中心,另一个故宫,觉得差异太大。于是会想,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但无论如何,还是想象不到,北京的故宫会有什么“不妥”。
居然,故宫“丑闻缠身”。
这几乎开创了一个时代——一个象征权威的,正统的,顶级的,文明的机构,先是不慎被小偷捅破,然后悍然写错中文,继而是弄坏国宝,最重要的是,这一切,竟然为公众所知了。
这曾经,是多么不可思议。这让一些人既失落,又兴奋。最安全的地方,居然很脆弱,最有文化的地方,居然不识字,最会保护文物的地方,居然弄坏了文物。
面对这些不可思议,最大的冲击,可能是:不再相信。
但我们必须相信,时光倒退到100年,紫禁城,即便皇帝还在里面,它便已经注定成立故宫,注定成为历史。
前一篇:倾城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