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还不习惯公开发言

(2011-01-20 22:09:34)
标签:

杂谈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与“大摩女”网上对骂,本周在微博上引发广泛关注。也因为关注者众,双方均以“致歉”的方式休战。这场让草根们瞠目结舌的“精英骂战”,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公共事件,或许暴露出,我们还不太习惯“公开发言”。

与以往的网络发言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微博的注册“流行”实名制,而一些精英人士,也因为实名发言,拥有了数量极大的受众(粉丝)。他们的粉丝数量,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这些人每一次发言,都可能引发极大的关注。与此同时,这些博主对于微博到底是什么似乎还不清晰。他们或许认为,这是自己的客厅,想说什么什么;或许认为,这是自己的朋友圈,说什么都会被宽容。

这些认识都没有错,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在客厅里能说的话,在广场上当然也可以说。但不可否认,微博与客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的。在微博上发言,像是手持高音喇叭在广场上演讲。而且自己的每个“收听者”也都有喇叭和广场,随时把你的演讲通过自己的喇叭“转播”出去。

显然,许多演讲者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个广场和喇叭,还习惯于把这种发言当作跟亲朋好友聊天。这就造成了有些讲话内容引起受众的不习惯,甚至讲话者自己也不习惯。

前段时间,歌手那英一条“警车开道”帮助她拿演出服的微博,引发网友抨击。许多网友认为,歌手使用警力提供的便捷,影响了其他人的利益,也有人对警方为一名歌手“开道”大为不满,甚至引发网民追问,警车开道、交通管制的标准是什么。
那英的一句“戏言”,几乎酿成公共事件。随后,警方辟谣,并未警车开道,那英也通过微博道歉。
在李国庆与“大摩女”对骂事件上,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高层,一般而言,李国庆应当出言谨慎。因为他的言行,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其公司的股价,也因而会对投资者的利益产生影响。
李国庆此次所言,质疑其公司上市过程中遭承销商压价,这直接涉及到公司的核心利益。投行“代言人”“大摩女”针锋相对地与其对骂以及传统媒体的报道,其“轰动效果”估计让当事人始料不及。当当网股价的下跌,也被一些人认为与李国庆的言论有关。

当当网对李国庆最初骂投行人士的语言解释称,是“模仿摇滚歌词”,是“文学创作”。这显然不容易被接受,谁会相信一个人拿着高音喇叭站在广场爆粗口,会被认为是再进行文学创作?

从那英到李国庆微博言论引发质疑,到最后以道歉收场,或许都表明,他们在发言之前,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什么场合说话。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通过手机发一条短信到微博平台或者通过私人电脑发布一句话到微博平台,比拿着高音喇叭站在广场上演讲还有“威力”。可能他们不仅没有意识到微博是媒体,更没有意识到,微博这种媒体比他们心目中的媒体,传播更迅速,效果更易见。

如果电视台的摄像机对准李国庆,让他谈公司上市的感想,他不太可能对投行爆粗口,而应会字斟句酌。现实中,面对话筒,面对听众,我们往往习惯了用语言伪装或修饰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既要考虑受众的接受程度,也要考虑话出口后对自己的影响。

是原汁原味地表达观点好,还是委婉地表达好?这应该没有标准答案。在非实名制的互联网平台上,人们说话的自由度虽大,但更接近于私下发言。微博这种实名制平台,不仅仅是公开场合,更是放大了的公开场合,每一句话,都是公开演讲。归根结底,公开发言,责任更大,且影响力与责任成正比。许多发言者之所以产生极大的尴尬不适应,是还没有习惯在公开场合演讲。
导演叶京的最近发表的一条微博,或许正是这种“不习惯”的写照。他说:我其实是一十足的网盲,都是人手把手的教我开博,真不知网络有这么大的力量,好了能把你捧上天堂,臭了能让你下地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