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产闹剧

(2006-01-12 11:54:00)
标签:

杂谈

 
合作建房能否抵抗房地产暴利制度

  经济学有一则经典寓言,叫《铅笔的故事》。意思是说,一个铅笔的制造涉及复杂的社会分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牵引着人们的自利动机。正是由于人的“自私自利”行为和社会的分工,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终于达致了社会福利的改进。

  如今,不可能有哪个人叫板铅笔生产,因为大家没有觉得铅笔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包藏着暴利。但有人叫板房地产开发商,比如于凌罡。

  建造一座楼房的复杂程度,应该不亚于生产一支铅笔。也正因为如此,楼房的建造也已经分为若干道程序,比如有人专门找地皮,有人专门承包工程,有人专门倒卖钢筋水泥……尽管如此,商品房仍是暴利产品。

  如何打破开发商的暴利梦想?很多人认为有两种办法,一是市场提供更多的商品房,一是消费者自己成为开发商。于凌罡的想法应该属于后者,自己来建房。

  但事实上,就目前来看,于凌罡的行为是对房地产暴利的一种消极抵抗。目前而言,消费者自己做一支铅笔,其造价会远远高于市场上的铅笔的价格。因为许多自己不熟悉的生产环节,必然导致生产效率的大大降低。于凌罡的自己建房,与自己造铅笔具有相同的道理。一个地产圈外的人士,要想在北京如此复杂的楼市中买一块地自己建房,有太多的环节和关节需要打通。可以想想,要越过这些环节,其成本到底多大不太容易量化。

  对于一个城市里的消费者而言,买房是现实主义,自己建房是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为了美好的目标而不计算(或难以计算)成本,其结果是付出了相当大的成本之后,才发现所谓的理想基本无法实现。

  当初的于凌罡,理想是在北京建廉价的房子,建普通人买得起的小户型,当然他仍认为至今没有放弃这个理想。这理想其实相当宏伟,是连政府都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于凌罡有这个能力吗?目前的事实是,于凌罡正在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于凌罡提供的“四室两厅”的户型图和上百万元的房价预期,表明他已经彻底将双脚落实到“地面上”,“脚踏实地”地做一个开发商应该做的事情。这可以解读为他在将某些开发商“给有钱人盖房”的说法付诸行动。

  单纯从道理上讲,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于凌罡,给有钱人盖房不是错。医生对症下药,裁缝量体裁衣,开发商不是政府,嫌贫爱富也不犯法。

  如此而言,绝非为“奸商”正名,也非“挖苦”仍在前行中的于凌罡。只是试图还原一个现实:希望以个人合作建房消除房地产暴利,这想法太美好也太遥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