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神光财经
神光财经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7,059
  • 关注人气:67,1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1月2日大势预测:权重股上行可能与基金排名有关

(2013-12-31 16:52:03)
标签:

财经

分类: 神光市场研究


 201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指低开高走,以红盘报收,创出近两周的反弹新高2120点和8129点,喜迎新年。沪指收涨0.88%,重新站上5日、10日均线和2100点整数关,成交714.6亿元,较周一放大13%;深成指同样收复了5日和10日均线,收涨1.53%,不过成交只有923亿元,较周一萎缩5%;中小板指低开在10日线获支撑,收涨0.6%,强势站上半年线和20日均线,不过上方还有来自于60日线的强压;创业板指走势较弱,全天缩量窄幅震荡,收跌0.27%,但已连续3个交易日站在60日线之上,根据时间原则可确认短线突破有效,周二的回调即在60日线上启稳,后市可继续看高一线。


消息面多空参半。利好消息主要包括:人民币汇率连续3个交易日创出新高,年尾飙升,专家认为明年破6是大概率事件;央行例会强调,保持适度流动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史上最严政府债务审计结果公布,各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超过20亿元,其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超10.8万亿元,总债率低于国际标准,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等。利空消息主要是:5公司周一晚间获新股发行批文,意味着IPO正式重启,新三板业务规则也已出齐,自周二起面向全国符合条件的企业接受挂牌申请,不过市场似将其理解为利空出尽;周一上交所质押式国债回购隔夜利率再度狂飙,周二的上海银行间1周和2周拆放利率小幅上涨,且3个月以上期限的shibor处于相对高位,提示未来资金面依然偏紧;李嘉诚继续抛售内地房产资产,再度引起投资者关注等。另外,从盘面看,权重金融股带动股指上行,可能跟年末基金排名战有关。


半年线附近有压力

从技术面来看,周二沪深股指再收中阳,将周一的小阴线全部覆盖,表现强于预期。近日K线组合为两阳夹一阴的多方炮组合,且是连续的多方炮,短期小底基本探明,后市可望迎来小幅反弹。不过,半年线附近仍是短线强压,估计

还有震荡。从月线来看,沪指以略缩量的小阴线报收,将11月的反弹成果尽数拱手让回,且同时跌破了5月、10月和20月均线,短线须关注这些均线的收复与否;深成指的反弹在120月线遇阻,K线组合为空方炮,也提示1月须谨慎。从年线来看,沪深股指双双以放量的小阴线报收,将2012年的下跌抵抗小阳全部吞没,显示行情处于明显的弱势之中。关于2014年的行情走势,神光倾向于可能为И型或者V型,沪指高点主要有二:一是2400+/-50点,二是2800+/-50点(如果有政策利好配合,可能走得较为强势)。

结合神光启明星证券服务专家系统来看,周二的生命线(2040点)位置较低,沪指在生命线之上反弹。未来3个交易日的生命线依次位于2070、2079、2051点,位置依然不高,支持行情继续反弹。不过,未来生命线的次高点位于2135点,约在半年线附近,再次提示反弹阻力所在。


弱势股岁末修正

从指数表现看,强于我们的预期,主要是券商、房地产板块权重较大,推动股指回升。从涨幅榜看,酿酒、券商、钢铁、房地产、煤炭等周期性行业涨幅居前,其中酿酒、煤炭板块是2013年跌幅最大的两个板块,属于岁末修正。

IPO正式重启,首只新股将于1月8日发行,券商板块整体走强,短线继续看好。随着第一批新股5家上市公司的亮相,市场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到新股发行。2014年一季度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新股,新股申购预计年收益可以达到15%,建议投资者积极参与。


2014年热点是新股和军工

2013年的结构性牛市行情,股价表现的最大特征是“挤破头是的上涨和踩踏式的下跌”,因此介入和离场时点就非常关键。上涨初期如果没有进入,由于上涨过快,担心回落调整就失去了介入机会。如果在下跌伊始,没有果断离场,反而被套成为被动持股。

神光认为2014年的热点是新股和军工板块,投资中实战经验和操作能力对结果的影响力要强于投资理念,在混沌状态中,“手”往往能够战胜“头脑。

最后,祝愿所有投资者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转载请注明来源山东神光

http://blogfile.ifeng.com/uploadfiles/blog_attachment/1312/78/3076278_1388481651101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